第七百八十九章 一个盒子,两把钥匙。(第2/3页)

“先生,他们这是……?”

“王爷,属下曾和王爷提过的。常州府无锡县有许氏一家,乃是当地名门,这三人正是许家的三位兄弟。许仕道、许仕德、许仕仁。”

“喔,本王听过,本王听过……”

……

……

因为毛语文南下,韩子仁从苏州府回了南京,他要接待一下自己的上司。

来往信函种并未说是什么事,不过皇帝把他派过来应当是不简单的。

毛语文还去见了一下刘瑾,说了些京中之事,不过宁藩事属于机密,皇帝没有旨意,他也不敢多提,以免走漏消息。

现在除了具体负责监视宁王的,大概就是韩子仁知道一点。

南昌的事务一直归他分管。

两人自己回去以后才闭门商议。

毛语文说:“皇上应当是已经相信了宁藩心怀不轨之事,同意了我先行一步,打草惊蛇试一下。”

“什么叫,打草惊蛇试一下?”

“来的路上,我已经放出去了消息,朝廷对宁王侵田、杀人等多件违法之事已经不满,要开始调查他。以此来试探他的反应。”

韩子仁愕然,“缇帅您都亲自来了,这哪是打草惊蛇,这是把动他这俩字写在了脑门上。”

“就是要如此,我若不亲自来,他如何能感到威胁?”

这倒也是。

倒目前为止,朝廷方面,至少是锦衣卫没有提过什么谋反事项,不过锦衣卫一旦开始查宁王,那他的很多事情就藏不住。

特别是,这段时间江南不少人开始在南昌进进出出。

“其实,这宁王也快按捺不住了。江南多地生出了民乱,虽然面上仍然稳着,但一旦有人领头,说不准就是处处生乱。”韩子仁说。

毛语文则冷笑,“他们合流,正好一网打尽,也省得一个个分辨。我消息是放了出去,不过查案子的人马还是晚两天去南昌,给他们点儿时间,让他们好好联络一番感情。等过段时间,你将我们在宁王府的人召回,不见了人,他什么都知道了。”

到时候不反是死,反也是死。等他自己先反,朝廷再举大义灭他。

不过这么早来,毛语文还有其他的事情。

他要去一趟镇江,见一下靖虏侯周尚文。

这里要提一桩旧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朱厚照最初开始筹备大明骑兵的时候,当时任用的是杨尚义。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赐给了杨尚义一个特别的权力,叫密折之权。

实际上就是给杨尚义开个‘告状渠道’,就是说兵员、马匹、兵器、军饷等等,所有的方面,不管是谁,凡是不配合的,杨尚义都可以告状。

这就和一般的奏疏不一样。

明朝的奏疏是大臣写完,然后递交通政使司,先分类誊抄,然后到内阁,阁老们讨论一番之后进行票拟,也就是提建议。

票拟之后则是批红,也就是皇帝用朱笔御批意见。

当然,有些不靠谱的混蛋嫌累,把这个差使交给自己身边的太监行使,那另当别论。

总之朝廷最初设计就是这样的。

但这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下面的大臣上奏一样事情,皇上还没知道,大臣就先看完了。

正儿八经的常规事务自然没问题。

可要是要紧的、敏感之事呢?

先知道的人先准备,等皇上问起,他们连腹稿都打好了。

可密折是不一样的,除了写的人,就只有皇帝能看,其余的谁都不知道。

康熙的时候,将密折权赐予了一百多位大臣。

到了雍正时期,这个规模扩大到了一千多人。

而且相互之间谁有密折权,是不能胡乱说的。

你可以告诉别人,但叫皇帝知道,那也是重罪。

因为爱新觉罗家的皇帝把大臣当家奴来管,家奴和主人的事情,全都和外人说,那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