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大忠大义(第3/3页)

“此外,自正德初年以来,陆军学院对于如何在长城内外与蒙古骑兵作战多有研究,我军将士也更善于此道,可对于在山间密林间如何指挥布阵……有此经验的将领实在不多。”

“张尚书此言有道理,但也缺了一些道理。”

说这话的竟是王守仁。

“喔?不知错在何处?”

王守仁向皇帝拱手,随后才说:“张尚书的比较对象乃是我明军在长城之外作战。为了消灭北方之敌,皇上呕心沥血数年才终有所成,如此,则不论是粮草、马匹供应,还是士兵、将领的才能,都能到达今日堪称无敌的境地。

可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并无意义,此次我军并非是要和北方边军作战,而是要和莫登庸所率领的叛军作战,他们可有我大明北军的实力?”

朱厚照点点头,心中想着有道理。现在大家是习惯了打富裕仗,忽然回过头来打有限制性条件的战争反倒是处处顾虑了。

“安南国国小民寡,又是权臣动乱之时,士气想来不高,而我大明则恰恰相反,皇上励精图治,正值国力巅峰,他要与我们开战,首先便有这样的压力,他知道自己或能赢一次两次,可要他自己说最终能与大明对抗,他说得出口吗?就算说出了口,自己也信,可他手下的那些人,会信吗?如果不信,他会是何结局?”

众人听后多有醒悟。

王守仁随即向皇帝禀告,“皇上,微臣认为,若此战要兴,则必要快,趁其新朝立足未稳,人心未定,以大军伐之,他一旦不胜,则必定土崩瓦解。万不可拖延准备,哪怕火器不足,使用长矛大刀亦无不可。至于多山、多密林,行军布阵如何安排,这是战术问题。臣心中有一人极善此道,愿向皇上举荐。”

朱厚照笑起来,“好好好,你说说是哪儿还藏着这么一位大才。”

“回皇上,臣要推荐之人,乃是皇上亲封的新建伯,王守仁。”

自己推荐自己?

不仅朱厚照,便是顾人仪、王廷相等也都变了脸色。

“臣当年于福建、江西剿匪,那里便是多山地、丘陵,因而臣自认为可以当此大任!”

朱厚照本能的要拒绝,“可是爱卿身体不好,劳军远征,殊为不妥。”

“皇上此言差矣。”王守仁硬顶了一句,“天子者,以江山社稷为重,岂可为私心私情所扰?难道皇上以为臣一人之生死重过千万百姓将士之生死,臣一人之存亡重过大明江山之存亡?”

这话一下子就让朱厚照心揪了一下,他语气不重,道:“朕只是觉得,安南小国,倒也不必如此这般如临大敌的模样。”

这话不对。

顾人仪马上说:“皇上,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况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若存了骄兵之念,则将来悔之晚矣!”

王守仁再次恳请,“请皇上决断!”

他这样一番话含着虽死无悔的大忠大义,震动了包括朱厚照在场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