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这看不懂了(第2/3页)

当知道这位少年便是临海王萧昭泽之后,萧衍的心腹们陷入了一片茫然之中。

不是,老大,这和你说得不对啊,我们不是准备跟着您造反么,怎么一下子变成一个不知道真假的小孩子啊?他毛长齐了吗?

萧君泽居于上位,自然看出了诸人的迷惑,不由向萧衍微笑了一下。

萧衍迅速道:“你们不可无礼,临海王殿下虽然年幼,却早是本官效忠之人,不只如此,崔慧景、王敬则、陈显达将军,都已经效忠临海王,只等大旗一举,便会依附,与我等一同攻打建康城。”

这个雷太大,一时间,众属下神情恍惚,看着萧君泽的神情,如同看着一个妖怪。

脾气最急的吕僧珍更是直呼:“这怎么可能?”

萧衍怒道:“殿下面前,岂能如此无礼!来人,把他拖下去,军法从事!”

萧君泽笑道:“不必了,叔达,他们都是你的臣子,不必向我效忠。”

萧衍正色道:“等殿下入朝登基,拨乱反正,这率土之滨,皆是王臣。”

“那也等入主宫城再谈,也不迟,”萧君泽随意道,“天下,是世家的天下,君王,不过是世家的共主,没什么可稀奇的。”

……

有萧君泽的加入,萧衍很快便树起大旗,他有甲士一万多人,战马一千余多匹,大小船只三千。他将萧君泽介绍给了自家部下,并且向天下人发布檄文,将立齐武帝之孙、郁林王之弟,临海王萧昭泽为帝。

萧宝卷知道这消息,大怒,让离得最近的崔慧景讨伐叛逆。

大军顺长江而下,直达数百里外的郢州,而郢州之主崔慧景严阵以待,临海王失踪那么久了,我怎么知道你身边是不是临海王,你要过来,别怪我不客气!

但当大军到达郢州城(武汉)后,崔慧景不但命令诸军不得出手,还主动带着亲卫前去迎接,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看到萧君泽的一瞬间,顿时热泪盈眶,大喊一声殿下,猛虎跪地,泪如雨下:“殿下,真的是您啊,老臣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再见武帝血脉……老臣愧对武帝、愧对高祖啊——”

萧君泽心里直翻白眼,却不得不亲自上前,扶起这位“忠心老臣”,好好一番宽慰。

萧衍在一边感慨学不来学不来,他自视甚高,实在没办法如此圆滑。

崔慧景痛哭之后,自然一番效忠之言,还将自己的亲卫留下送给殿下,同时,回到自己军中,召集手下军主。

他对军主道:“我受高祖、武帝厚恩,只是明帝势大,才不得不委身为其下,临海王殿下光复帝位而潜伏于朝廷,如今,那伪帝昏庸狂妄,让朝廷纲纪败坏,我匡扶家国危难,拔乱反正的日子就选在今天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建立拥护皇帝的功业,安定江山社稷么?”

得,这位临海王殿下已经得到崔、萧两位刺史的拥护,他们难道还能说不么?

于是,在郢州,崔慧景与其部下一个原地转身,跑到萧君泽麾下,还顺便送了萧君泽一件礼物。

一个十三岁、瑟瑟发抖的少年,正是萧宝卷的弟弟萧宝夤。

少年模样俊秀,衣衫凌乱,眼眶通红,但眼神有着一种倔强,梗着脖子,不愿意低头。

萧君泽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一孩子,我也不会为难你,这样,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呢,下船逃跑,我不会追你,你可以去建康找你兄长,要么你留下来,我这也不少你一口饭吃。”

萧宝夤眼神戒备没有说话,仿佛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哪个是正确答案,又或者都是死亡的答案。

但萧君泽却没有理他,因为他们的大军又沿长江开拔,下一个,是著名造反基地江州,镇守在浔阳大将军陈显达已经收到朝廷的让他阻挡叛军的要求。

陈显达让水军早早地等到江口,披甲迎接了萧君泽——他早就被萧宝 卷猜忌,担惊受怕许久,如今临海王过来,他这个年纪,也终于能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