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因为是要招待小孩子,所以这顿朝食准备了许多小孩子爱吃的东西。刘彻命人学了面点做法自然不是只给他自己吃,卫皇后想吃也能命宫厨做。

霍善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吃到差不多饱了,他还要和卫皇后分享自己的心头好。

豆沙包!

红小豆煮熟了加糖捣烂,就可以获得口感绵密的红豆沙了!

只要把豆沙包进发好的面团团里一蒸,香香甜甜的豆沙包就能吃了!

可惜他们家糖不多了,吃不了几次。

宫里的糖其实也不多了,去年秋天刘彻命人就近把能搜罗来的甘蔗都送到上林苑熬糖,成功熬出了几批红砂糖以及数量不多的白糖。

白糖基本留着宫中吃,只分给了少数几家人,而红砂糖则是趁着岁首给朝中表现优异的文臣武将都赐了一些。

这么一分自然就没剩下多少了。

卫皇后道:“等明年糖就多了。”

刘彻不仅让少府派人学习制糖之法,还命人宜种甘蔗的地方派专人种蔗,明年秋冬甘蔗多起来了,糖自然也多起来了。

而且刘彻赐糖也不是白赐的,许多朝臣都是人精,知晓有这么一种制糖办法自然也会想办法跟着安排起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筹备,只要朝中上下多管齐下,明年何愁没糖吃?

这时底下的人把温好的黄米酒呈了上来,说是米酒,倒不如说是带着淡淡醴酒香气的米汤。

不知是不是霍善这孩子格外讨喜的缘故,卫皇后端起米酒尝了一口,只觉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而且这黄米酒的味道好得叫她意外,她起初只是想浅尝两口,一尝之下却还想再来两碗。

卫皇后还是稳得住的,刘据却是直接咕咚咕咚把碗里的黄米酒喝到见底,二话不说让人给他再盛一碗。

霍善高兴地问刘据:“可好喝了对吧!可惜师父不让我多喝。”

刘据也是个没原则没底线的,闻言说道:“你师父不在这,你可以多喝几碗。”

霍善道:“我答应师父要听话,不可能因为师父不在就食言。”

他还给刘据讲“食言而肥”的道理。

他没有长胖就是因为他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刘据半信半疑:“是这样的吗?”

霍善笃定地表示没错,就是这样。

言而无信会变胖!

这是《春秋》中讲的道理!

卫皇后:“……”

刘据还没通读《春秋》,听霍善讲得言之凿凿,不由问道:“你已经开始读《春秋》了吗?”

霍善道:“没有读,我听别人讲的。”他反问,“宫中有《春秋》吗?我可以去看宫中的藏书吗?”

刘据道:“你想看的话等会我带你去看。”

霍善连连点头,全然忘了他来的时候还想去钓鱼来着。

卫皇后见两个小孩这么聊得来,心里也颇为高兴,派人送他们去找书看。

禁中是帝后与妃嫔们的起居处,藏书自然不在里头。霍善没让人抱着走,他迈着小短腿跟着刘据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宫门,视野才算是豁然开朗。

外面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首先见到的是当值的禁卫,等走出一段路便能瞧见往来的郎官了。

既然都迎面撞上了,这些品阶不高的郎官自然得恭敬地向刘据见礼。

不少人的目光也落到太子边上那只白团子身上。

霍善是最不惧被人看的,别人瞧他,他也瞧别人。他堂而皇之地跟着刘据打量了别人一路,才算是见到个熟人,教过他们小半个月《春秋》的司马迁!

司马迁他们这些郎官平时没什么正经事需要做,刘彻不宣召的时候他们除了轮流当值就是看看书练练武积极进行自我提升。

也会有不少郎官仗着自己家中有背景,对郎官职责一点都不上心,每日出去吃喝玩乐。

纯粹就是来挂个名的。

司马迁当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他趁着当郎官还算清闲,得空便来读宫中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