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3页)

霍善睁大了眼睛。

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过分的事。

吃人就吃人,怎地还要给人分门别类地起名字。

霍善正震惊着,就听身后有人喊他:“阿善!”

霍善转头一看,不是他太子叔又是谁?

霍善马上忘记了他刚认识的郎官朋友,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喊人。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的郎官忙起身向刘据见礼。

刘据免了众人的礼,表示自己只是来接霍善的。

霍光心中也有些讶异,他以为刘据只会派人过来接人,没想到刘据竟是亲自来了。

不过想到霍去病认回儿子以后的种种表现,霍光又释然了。

堂堂冠军侯尚且如此,年方十一的小太子被只奶团子迷惑又有什么稀奇?

霍光一路送太子与霍善到郎署外。

霍善挥别自己亲叔,还有点心事重重。

刘据印象中霍善一直是快快活活的,见他这般模样不由关心道:“怎么了?”

霍善问刘据:“你听说过两脚羊吗?”

刘据懵逼。

这是宋代的说法,他不可能听说过。

霍善积极地把“饶把火”“不羡羊”“和骨烂”等等人肉别称讲给刘据听,并且有样学样地瞅着刘据说像他这样的应该也算是两脚羊中的“和骨烂”。

刘据:“……”

这是什么令人毛骨悚然的叫法?!

刘据追问:“你是从哪听来的?”

霍善回想了一下李时珍的表述,不太确定地说道:“应当是草原人说的吧。”

他也不知道是谁讲的,只知道李时珍说的是草原人为祸中原才出现这种惨况。

刘据想到霍善身边有个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只觉他是从金日磾那儿听来的。

想到大汉黔首竟被匈奴人这般称呼,刘据气得脸都红了。

这种泯灭人性的说法,谁听了不气愤啊?

本来他听先生们讲打匈奴耗费巨大、朝廷不应当频繁征战,还觉得他们的说法挺有道理。

可是听听这些草原人都是怎么说大汉人的吧!

你觉得不打仗就没事了,人家可不是这样想的,你在人家眼里就是两脚羊!

刘据气呼呼地道:“一定要把他们打跑!”

霍善也点着头跟着义愤填膺:“对的,对的!”

两小孩凑一起谴责了好一会草原人的残忍冷酷,还觉得不够解气,也不急着回去了,齐齐转道去找刘彻。

刘据以前是很少去烦扰刘彻的,不过这段时间父子间的相处把他胆儿养肥了。

得知草原人这种耸人听闻的恶劣行径,刘据觉得必须要去给刘彻讲讲。

刘彻正随手翻看着百官呈上的奏疏呢,听人说太子来了很有些意外。

他命人把太子放进来,结果抬头一看,又是一大一小两小孩一起过来的。

刘彻挑挑眉,让他们说说来做什么。

刘据跑到刘彻近前开口就问:“父皇,您知道‘两脚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