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萧何走近的时候还听到有人煞有介事地复述从前头听来的介绍:“……长期伏案读或者写文书,尤其要把这套动作记牢,时常起来活动活动,否则很容易长痔疮!”

萧何:?

长期伏案读书√

长期伏案写文书√

这难道是在说他!

县吏的日常工作基本就是做档案、搞统计、写资料,每年到了县里快要赴京上计的时候,他们就忙得连轴转,一天干下来感觉手酸腿麻。

萧何认真地看人耍完一套动作,才询问这边到底是在做什么。

一打听才知道,竟是两位公子在医馆中义诊,而且都不是普通公子。

一个是诸公子中最年长的公子扶苏,据说刚从北郡回到咸阳;一个是始皇陛下刚认回来没多久的、年纪最小的公子善。

这一大一小凑在一起,着实让人好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得知公子善才四岁,医术就已经十分了得,萧何忍不住迈步往前走,想就近看看两位公子是不是真的在义诊。

萧何言明自己不是排队瞧病的,很快就顺利挤进了人群里头。

霍善带着满街人活动完自己的小身板,又重新投入到义诊活动之中。

他正认真地给患者诊看,而他的长兄公子扶苏竟真的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本……模样很新奇的本册在记录着什么。

萧何的目光一下子被扶苏手上的病案本吸引了,忍不住走近想看得更清楚点。

结果他很快被旁边的士兵拦住了。

除了患者,旁人是不能走太近的,一来是为了维持看病的秩序,二来也是为了保证两位公子的安全。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突然暴起伤人?

不过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围着老半天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公子善和夏侍医他们是真的在认认真真给人看病。

如果这时候有人想伤害他们,那么满街的老秦人都会抄起家伙把对方摁死。

霍善是从不担心自己安危的,毕竟真要有什么事他顶多也只是当场表演一个大消失术,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他送走一个新病患,转头拿过扶苏写的医案往前翻了翻,仔细检查扶苏记录的内容有没有谬误。

扶苏一开始写医案用的是篆书,霍善……霍善看不太懂。

霍善最初学的是隶书,后来的楷书和行书也是往简单里发展,后来跟着刘据去读宫中藏书,他才接触篆书。他嫌弃这玩意笔划特别多,还都弯弯曲曲的,对小朋友特别不友好,就没有认真学了。

好在扶苏去了北郡好些年,也算是接触过不少底层胥吏,隶书也已经写得十分纯熟,很快便给霍善换成写起来相对简易的隶书。

扶苏写得不算太快,偶尔还得停下来等墨迹干透;但霍善也没让他把每个医案都记录下来,只在遇到典型的或特殊的患者时才会让扶苏记录,如果已经有过类似的医案了,便只需要在前面稍加补充即可。

而且霍善时不时要停下来洗洗手或者补充点糖分,所以总的来说兄弟俩还是配合得很不错。

就在一大一小就着刚才的医案讨论哪里需要修改的时候,有个侍卫上前来向扶苏禀明情况:那边有个自称萧何的沛县县吏,说是自己字写得不错,得知公子已经写了半天,想看看需不需要由他来顶替。

扶苏想说自己不累,可转念想起霍善已经小半天没喝上他心爱的牛乳茶了,当即又改了主意,让人把萧何请过来。

霍善听到萧何后觉得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就在他认真回想的时候,李时珍这小老头儿就蹦了出来,积极地给他介绍萧何其人:这可是你们大汉的开国丞相啊!你和他多聊聊,说不准还能见到你们高祖刘邦!

只是你在这里救活了嬴政,还当了公子善,咱也不知还会不会有汉高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