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3/4页)

袁枚认为菜色贵精不贵多,要是一桌摆个三五十个菜,那就是喂给眼睛吃的,而不是喂给嘴巴吃!

但就算是“贵精不贵多”,婚宴上的菜色也看得霍善眼花缭乱,愣是把《随园食单》上许多适宜冬天吃的好菜给尝了个遍。

还吃上了袁枚自夸了半天的米饭。

光是这饭,霍善就能连吃三大碗!

结果就是霍善吃得肚皮滚圆,不得不在随园里遛弯消食起来。

遛弯也一点都不单调,因为今儿是上元节,随园里头要放灯。

随着天色渐暗,随园反而一下子亮堂起来,来参加婚宴的宾客、来赏灯的文友,皆欢欣不已地在灯下携手遨游。

霍善也是好奇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只觉江南园林着实和北方的庭院不一样,里头的曲径连廊、山水花木,瞧着都像画一样好看。

相比之下,他家庄子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农庄了。

霍善忍不住找袁枚探讨他这园子造价几何。

袁枚笑道:“我盘下这园子后修整了三年,就把我为官期间的积蓄给花光了,所以去年才不得不应召去陕西当县令去。”

霍善奇道:“当县令很有钱吗?”

袁枚道:“当县令有没有钱,得看你是个什么样的县令。”

袁枚表示像他这样的县令,走到哪都是文坛风云人物,他甚至都不用去贪污库银,自然有人巴巴地给他送钱,而且那钱他还可以光明正大地收。

比如当地大户以及县衙成员家里有喜事或丧事,都爱来找他写文章,这些文章总得给点润笔费吧?

那么大一个县,每天总有点红白事,他在那儿待上一天,这些人就不会去找别人写,所以这是个相当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就是有官职和名气在身的好处啊。

论官职,他是当地最大的;论名气,他也是当地最大的!这不,才干了小半年,他又揣着几千两银子回来继续改造随园了。

若非碰上丁忧,说不准他会考虑干满整个任期再回家。

不过既然都已经回来了,那就算了吧,反正他手头也有钱了,可以搞随园的二期改造了。

霍善听得瞠目结舌。

原来当县令这么有钱!

霍善在随园待满了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吃食,吃得他心满意足地归家去。

这次的上门出诊虽然获得的诊金不多,但是进入奖池的技能挺有意思,叫做【明察秋毫】。

霍善点开技能介绍一看,讲的是袁枚前些年当县令时展现的本领,这一年袁枚主持童子试,一眼看出其中一个生员找人代写文章。

他得知是对方家中夫子吕文光代笔的,出于爱才心理不仅没有怪罪吕文光,还把他聘为自家西席,并在对方中了进士后把自己妻子最小的妹妹嫁给他。

没错,上元节那场婚礼就是袁枚替吕文光和他妻妹张罗的。

多么明察秋毫的好县令啊!

使用【明察秋毫(一次性技能道具)】后,视力将短暂突破一个时辰,什么小动作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霍善:?

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霍善又去看商城中上架的新商品,赫然发现上头多出来的居然是番薯!

还是特别适合烤着吃的红心薯!

霍善眼睛顿时亮了,一口气买光了新上架的番薯,兴冲冲找去找他师父分享自己获取的新食材。

贼香,贼甜,贼好吃!

李长生得知这番薯的特性后怔了怔。

世上还有这种埋土里就能长、产量还特别高的好东西?

……占城稻都还没安排下去,莫非这番薯要后来居上了?

霍善不知道他师父心里的复杂想法,还和李长生说出自己相中的新岗位:“我想去当县令!”

李长生不动声色地问:“你怎么突然想当这个?”

霍善兴致勃勃地讲出自己从清朝学回来的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