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3/3页)

一晚下来,不少人都满载而归。

霍善也是有用的没用的都买了一堆,最后因为兴奋地玩了一整夜而困到被他爹抱着回家。

到第二天,终军就把众人的文章汇总起来准备送往长安。他自己当然是先不回的,来都来了,怎么都得摸摸江夏郡的底再回去吧?

霍善也不拦着终军,由着他在城中走走看看,跟底下的县令开会时同样没避着他。

终军有幸旁听霍善主持的年后会议暨新春江夏郡建设计划动员大会,最后只有一个感觉……

嘶,那个叫诸葛亮的,统筹规划能力着实惊人,感觉他这一开口,不仅今年一年四季的生产计划都搞定了,连接下来几年都不必发愁!

嘶,那个叫苏轼的,怎么对江夏郡物产了若指掌,不仅知道瓷土和煤炭分布在哪里,连沙羡县那个渡头周围有金矿都知晓(事实上因为宋代这个渡头已经改名叫金口)!

听说江夏郡新兴的白蜡制法也是他传授的,真是个了不起的奇人啊!

嘶,那个和秦始皇同名的男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全程散发着慑人的气势,弄得坐在他身边的霍小太守都平添了几分威严。

遇到有县令诉苦说县中豪强富户不太配合,他眼神里的意思明显是“统统砍头”“五马分尸”“诛他全族”对吧?

就算他没把话说出口,旁人莫名也能感受到他想表达什么——

恐怖如斯!

这江夏郡,着实是能人无数啊!

终军感慨不已,把这些见闻统统记录下来,准备等回到长安以后钜细靡遗地讲给刘彻听。

这是他作为“天使”应该做的!

终军在西陵城待满一旬,才与司马迁等人依依惜别,动身踏上归程。

与此同时,刘彻正好收到了驿站马不停蹄送到长安的书信。

刘彻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汲黯那家伙无缘无故上书骂了他一顿,指责他近年来的许多做法贻害无穷。

任谁突然被人指着鼻子骂,心里都不会太高兴,何况是刘彻这种唯我独尊惯了的人。

以前当着汲黯的面,刘彻得捏着鼻子听。这会儿汲黯被他踢到地方去了,刘彻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对着卫青骂道:“这汲黯真是蹬鼻子上脸!”

卫青压根不吱声,由着刘彻骂去。

只要刘彻不想大开杀戒,一般不用劝;而要是刘彻想大开杀戒,劝了也……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这种情况当个好听众就好。

恰巧这时候有人来报说终军从江夏郡那边传了书信回来,刘彻才面露笑容,笑呵呵地让人把书信呈上来。

他等终军的消息很久了,就想瞧江夏郡那边的乐子。

作为霍善父子俩的长辈,他当然也不想看到自家孩子受委屈。

要是真的需要他们这些当长辈的出手,他们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只不过在那之前,他可以先尽情地笑话笑话他们!

刘彻展开终军派人送回来的那叠厚信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