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3页)

可惜局限于时代的关系,淳于意他们这样的医家就算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也无计可施,只能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个死亡预告昭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你看我说他什么时候他就什么时候死,我果然还是良医对吧!

患者:“……”

真是谢谢您呐。

所以古代厉害医家老爱辞职跑路的原因找到了:医术厉害到一定程度往往不是被同行暗杀就是被患者暗杀,危!

黄道婆虽然不知道这些详细的内容,却对缇萦救父的故事熟悉得很,麻溜给霍善讲了淳于缇萦的传奇经历。

淳于缇萦没有成婚,不过教出过几个弟子,有些弟子已经离开她成的家,有的则是随着她到处行医。她听黄道婆提起救父之事,笑着说道:“都是许多年前的往事了,不必再多提。”

她已经历经文帝、景帝以及当今陛下三朝,自是不会再把当年旧事挂在嘴边。

黄道婆闻言也没再多说。

霍善好奇地问淳于缇萦:“你父亲的学问,你都学到了?”

淳于缇萦道:“只学到了一部分。”

也不是她不想全学了,只是她父亲当年学医时便被叮嘱说不要随意把医书和医术传授给别人,是以许多想求她父亲传授医术的人都只学到了一部分。实在没有某方面天赋的,她父亲便不会把那方面的东西传授给对方。

这不是吝啬,而是另一种负责:如果这人穷其一生都只能学个半瓶水晃荡,那么把那些医技教给对方无疑是在害人!

即使淳于缇萦是他亲女儿,他也没有破例。

毕竟当年那位师祖还专门嘱咐过她父亲说:“千万别让我子女知道我教了你这些东西。”

说到底,天赋和血脉并没有太大关联。

淳于缇萦能继承父亲意志到处行医,靠的是长久以来的坚持以及当年得到的好名声。

只要她报上自己的名字,患者总会多相信她一些。

还是等到上了年纪,她才不再需要依靠“缇萦救父”这桩旧事获得旁人的认同。

霍善这人天生热情,见淳于缇萦看起来很好说话,就问她要不要留在这边歇息一段时间。他还给淳于缇萦说起黄道婆即将开设的“棉纺班”,问淳于缇萦要不要也来开个课。

就算不想开课,也可以跟李时珍他们交流交流医理。

来都来了,何必急着走!

淳于缇萦听霍善这般相邀,思量片刻后也没再拒绝。

霍善麻溜把她安排去和夙小星的三师父住一起,那边都是女孩,出入比较方便。

有淳于缇萦师徒俩加入,这天的义诊结束得格外早。霍善正准备去给李长生写信说起自己白捡两个新劳动力的快乐,就有人来报说长安那边来信了,还是刘彻的亲笔信!

霍善好奇地接过信拆开看,只见上头写的是……

朕要来了!

开心不开心?

惊喜不惊喜?

霍善:?????

怎么回事?!

他们不是都到江夏郡这么远的地方了吗?

为什么他这皇帝姨公还会跑过来蹭吃蹭喝?

霍善都震惊了,苏轼他们不是说当皇帝连出个宫都很麻烦的吗?听苏轼说赵煦为了换掉毒房子,还和朝臣吵了好几架才成功换掉,特别不容易。

结果轮到他皇帝姨公身上,那是想去上林苑就去上林苑,想去甘泉宫就去甘泉宫,一点都不带怕的。

据说他觉得未央宫不够大,住着不够冬暖夏凉,还准备在上林苑建个巨大的建章宫。到时候直接弄个飞阁辇道连通两宫,双倍的宫殿,双倍的享受!

要不是还有南越和西南夷摆在前头,刘彻这一宏伟构想说不定已经动工了。

只能说有的人当皇帝当得唯唯诺诺,有的人当皇帝当得为所欲为。

他家皇帝姨公很显然是后者!

霍善一脸郁闷。

淳于缇萦忍不住问:“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