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2/3页)

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个缘分!

杜甫:???

他怎么知道自己死后有没有给苏轼托过梦?

苏轼出来现身解释了一番,表示他觉得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又觉得光靠自己说不够权威,所以就说自己梦见了杜甫本人。

这不,经过他这么一操作,大家都没再误会杜甫的意思了!

要是没机会见到杜甫,苏轼是不会跟别人讲的,但对着杜甫本人他还是得澄清一下的!

杜甫:“……”

这个苏轼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太靠谱的气质。

事实上杜甫自己为商城增加的新商品也不怎么靠谱,是种乌漆嘛黑的饭,看介绍说是青精饭,相传为道家养生食品。

实际上这是用一种叫南烛草木的果子榨了汁拿来蒸饭,蒸出这种乌漆嘛黑的效果!

杜甫写《赠李白》的时候曾经提到这种食物,诗中写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可见这东西在唐朝人心里头有着极好的保健功效,吃下去后气色特别好!

商品介绍里也说这食用以后还有让人身轻如燕的增益功效。走再远的路都不会累!

而且还是熟食,要是以后出门吃不上饭,倒是可以掏出来果腹。

霍善准备给黄道婆囤上几份,黄道婆是想回江南去的,从崖州回江南路途遥远,这东西来得正好!

他一口气把新上架的青精饭全买了下来囤进医馆仓库里头,这才依言去找等着自己上门出诊的杜甫。

杜甫在长安的住处说不上好,至少比孙思邈住得差多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他祖上也算阔过,但他待在长安求职十年都没成功,父母又早就过世了,哪还有多少钱供他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霍善去过的脏乱差地方可不少,杜甫这条件只能说是差了点,但整体还是很整洁的,是以他也没有在意。

此时正是天宝十三年的夏天,外头的知了也吵闹得很,霍善跟着杜甫往外溜达,路过一处深井旁忽地闻到一阵异味。

他鼻子灵,闻到这味道就感觉不太舒坦,不由转头问杜甫:“这井怎么这么臭?”

杜甫无奈地说道:“这里租金便宜,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口井在。”

杜甫给霍善讲起了长安城建设的过程,汉代的长安城旧址早就废弃了。

经历过几百年的高负荷运转,长安旧址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得非常彻底,打出来的井水都相当一言难尽,按照当初定都时的考察结果,那就是“水皆咸卤”。

那咸卤的水是怎么来的,你就自由想象吧。

隋朝重新选址又建了个长安城,这个长安城规划得非常齐整,问题就是……工期太短了,没来得及搞出合理的排水系统。

为了解决未来可能高达百万人口的排污问题,长安城总工程师提出一个相对简便的解决方案:咱在城中多挖些深入地底的渗井,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就往这里头扔吧!

这样排污和防涝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座崭新的长安城经过百余年的运转,也成功让许多为排污防涝而设的渗井变得……臭不可闻。

霍善听得瞳孔地震。

他是个很有见识的小孩儿,去过的地方比许多人都多,一下子想到了……许多地下水都是相连的,大伙直接通过这些深井往地下水体系里排污的话,平时喝的水岂不是也变得“咸卤”。

嘶,不敢想,不敢想。

回去得想办法看看长安城的水质,毕竟他们大汉的长安城也用了一百年了。

西陵城应当还好,人口远没有长安那么多。

但是也该趁着建设几个城区的机会把排水系统给重新安排一下了。

霍善可不想一不小心喝到肥水!

杜甫见霍善一脸深思,就问霍善在想什么。

霍善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