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2/3页)

这次霍善去的当然是疠所。

霍善的到来一开始也没在疠所引起太大的反应。

一来是他年纪太小了,二来旁人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众人只觉由役官领着这么个俊秀可爱的小少年过来有些奇怪,瞧他那精神气也不像生病的啊!

众人正疑惑着,随他过来的役官已经安排人手在疠所不远处搭起个营帐来,还抬了不少生活起居用的物什以及一箱箱不知道什么东西。

霍善先让人架起一排大锅熬粥。

粥香很快飘到了疠所里头,霍善给每锅热粥里倒了份青精饭,那香味闻起来愈发诱人了。

原本死气沉沉的疠所渐渐骚动起来,连那些原本双目无神靠在土墙边感觉自己在等死的患者眼中都多了几分光亮。

因为时疫可能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以霍善让役官带着其他人先退下,自己戴好口罩去点了几个还有力气走动的患者过来分粥。

其实他自己不必做什么防护也不会有事,但他得给其他人做个示范,意思意思也得做点防护措施,免得以后遇到这种事医家全都直接莽上去。

结果可能就是像那两个调派过来的医官那样自己先被时疫给放倒了。

只不过就现在这医疗条件,防护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就是了。

霍善亲自给疠所最里头几个患者送了粥。

一碗热腾腾的米粥下肚,每个人看起来都精神多了。

疫病这东西向来是“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许多治疗方案本质上都是激发机体本身的免疫力,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对抗各种“外邪”。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国家,那免疫系统就是体内的常驻军,药石之流是外面派来的援军。

常驻军系统正常运转时能及时扑杀一切外敌与内贼,偶尔出现问题才需要请援军来帮忙。

如让援军疏通体内堵塞的道路、让援军强化体内“常驻军”的作用——乃至于让援军代替常驻军完成杀敌任务,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得自己的军队强大而有序,才能让机体真正恢复健康。

因此患者个人的意志也非常重要。

若是患者本人都丧失了求生的意志,那么患者体内的“常驻军”自然也不战而败、溃不成军。

霍善等所有人都把粥喝完了,才开始给他们挨个看诊,边看诊还边跟他们唠嗑,问他们家里都是什么情况,这次过来服役还得干多久才能回家去。

秦朝的徭役制度是男子十五六岁后便要登记在册,到六十岁才能免役。只不过这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是从成年服役到老,他们被征调时只要干满指定年限就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去。

漫漫长城,几乎横贯整个北方边境,过去的燕、赵、秦的北面都给修上了,可见这个大工程有多庞大。

幸而长城修了这么多年,底子基本已经搞好了,只剩下点收尾和日常维护工作,所以这几年长城这边的服役年限又得了进一步缩减。

比如这里不少患者都是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就能归家去的。

只不过往后可能还会被征调去搞其他大工程罢了。

可有短暂的歇息时间,总比要没完没了一直干下去强。

霍善与他们这么一聊,不少人顿时都不愿意就这么死了。他们好不容易熬到服役期结束,都没回家见妻儿半面,难道就这样孤零零地死在大秦最北边吗?

不,他们想活着回家!

霍善按照病情轻重又分别给他们备好了药,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更是单独进行治疗,很快便把整个疠所的患者都给拟好了治疗方案。

照例是病情轻的患者帮着把熬好的药分了下去。

一时间药的苦味又弥漫在整个疠所之中,只是这次所有人都对手中的药多了点莫名的信心,毫不犹豫地捧起热腾腾的药汁一饮而尽。

霍善忙活到傍晚,可算是把这次时疫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又命役官取了御寒防病的药材大锅熬煮出来供其他可能患病的役民喝上一碗,以防疠所里的人好了,疠所外的人又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