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第2/3页)

想了想这几个月来体型飚得已经塞不进竹筐里的一熊一虎,霍去病有些沉默。

总觉得那两玩意现在已经不能用“小家伙”来形容了。

不过确实乖巧得很,也不知是不是跟着霍善长大的缘故,看着总觉得它们通人性,听得懂人说话。但凡它们显露出几分凶性来,他们都是要把这么两只即将长成庞然大物的猛兽给送走的。

霍善得了刘彻的准允,麻溜回家带上一熊一虎出门,道旁的行人本有些害怕,但看那一熊一虎只跟着霍善走,连个眼神都没给他们这些路人,他们便不那么战战兢兢了,只好奇地多看上几眼。

等霍善走远了,众人才敢开始讨论刚才那带着一熊一虎出城的小小少年。

长安到底不是西陵城,大伙对霍善没那么熟悉,只有从前因霍善义诊受惠过的人才认得出他来。

众人得知那是谁以后都恍然大悟,原来是冠军侯家那孩子,冠军侯十八岁便能上阵杀敌,他家娃能养两只猛兽在身边也不稀奇。

对于自家那些嚷嚷着自己也想养的小混账,一干家长有志一同地给他们来了顿竹笋炒肉,打得他们屁股开花。

想想想,什么都敢想,我还想封侯拜相呢,我敢嚷嚷出来吗?

也不看看人家什么身份、什么身手、什么胆量!

换个寻常小孩恐怕都不够那一熊一虎一口吞的!

上林苑中的竹子品种确实很丰富,霍善溜达到已经建得差不多的建章宫附近,很快带着霍小圆找到了它觉得香甜适口的竹子。

霍小王看自家小伙伴啃得老香,也掰了根竹子想学着它啃一啃,没想到咬得龇牙咧嘴也咬不动。

霍小圆用看傻虎的眼神瞥了它一眼,转过身去扒拉竹丛底下刚冒头没多久的竹笋,留个霍小王一个不想搭理它的屁墩。

霍善蹲在霍小王旁边对它谆谆教诲:“你们祖上没有吃竹子的传统,还是去抓点你自己能吃的吧。”

霍小王便听话地到处蹦跶去。

一熊一虎都开心不已地在山林里东挖挖西跑跑,霍善也跟卫伉他们在上林苑中到处玩耍。

是卫青担心霍善一个人出点什么事,特意把几个儿子贡献出来当陪玩。

到回去的时候,随行的侍卫们还一人扛着几株在上林苑挖的竹子,霍善说要把他们移栽到冠军侯府去,平时能给霍小圆打打牙祭。

他还跑去跟他师父分享自己抓回来的一筒竹象。

这东西小的时候是软乎乎的竹虫,长大后是带壳的竹象,竹象长着跟长长的口器,是用来吸食竹笋汁液的。

听说,它们跟霍小圆一样爱祸害嫩竹和竹笋,是会危害作物的害虫!

所以!

不如把它们烤了看看好不好吃!

也怪上次李世民提供了【美味蝗虫】这种稀奇古怪的玩意,霍善现在看到这些害虫就会考虑一下它们能不能吃。

至于霍小圆也祸害同样的东西?那怎么能算祸害呢,天底下竹子和竹笋那么多,让霍小圆每天掰几根吃吃怎么了!

李长生看着那一竹筒的竹象,不由问道:“谁告诉你这东西能吃的?”

霍善麻溜出卖了苏轼:“东坡先生!”

苏轼的食谱那可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还无肉不欢。

君不见他给他弟苏辙写诗感慨儋州没肉吃的时候,写的是“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还有“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何以侑一樽,邻翁馈蛙蛇”。

这说的是土人建议他想吃肉可以用薰鼠、烧蝙蝠等菜来下饭。

而蜜唧就更了不得了,是指初生没多久的幼鼠,据说这玩意用来下酒的时候伸筷子一夹,它会发出唧的一声,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蜜唧”。

连苏轼这么爱吃的人都说这玩意他吃不下,听了就想吐,只能勉强能吃点蛙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