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季公子(第2/3页)

将新换上桌的肉脯又塞了几块给六福,庄冬卿喝了会儿茶消食,敷衍了两句想和他聊天的学子,乍然锣鼓敲响——

春日宴的文化交流开始了。

举办的场地大,案几摆放正中,书童们将笔墨纸砚依次铺好,便成一方临时书桌,供学生文人笔走龙蛇,各抒胸怀。

出题的地方则在四周散落的几个大景亭里,由院正引导,众人先聚于一处,听院正讲出题答题的章程,庄冬卿吃得太饱,犯食困,在外围听之乎者也,无异于最好的助眠,听着听着眼睛就眯上了,脑袋一点一点的。

有几瞬感觉到视线投射,把眼睛艰难睁开,也不见谁在看自己。

庄冬卿挠了挠头,错觉,一定是错觉。

与此同时,柳七却见岑砚一心两用,嘴上答着院正,视线却又落在了学子之间。

规章讲完,院正邀请太子和定西王亲作一首诗词开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直夸得两人诗词一绝,天上有地下无似的。

太子很是受用,怡然接了笔。

岑砚也接了,但转头递给了一位文臣,奉笔的院正欲言又止,知晓岑砚近来连斩了三位官员的文臣战战兢兢,缄默中,到底认了下来,硬着头皮与太子同台竞技。

这么点儿插曲,岑砚再抬头,不见了庄冬卿。

视线抬高,瞧得一片衣襟没入转角,思忖须臾,趁着众人注意力都在作诗的太子身上,悄然离场,跟了上去。

*

庄冬卿是被季公子喊走的。

准确来说,是他的小厮。

本就好奇这季公子是何方神圣,这下更是瞌睡碰上枕头,正合庄冬卿的意。

庭院树木茂盛,折了几个弯儿,不多时,周遭就安静下来,宴会高涨的喧闹声不仔细去听,几不可闻。

庄冬卿的心,也在这份清幽里变得宁静。

在靠近荷塘处停步,小厮比了个请的手势,树丛后隐约能瞧见一个人影,思及应当是某个皇子,庄冬卿吞咽了下,硬着头皮走了出去。

视野骤然开阔,湖面化了冰,碧波微漾。

一身藏蓝的男子宽袍广袖,临湖而立,微风徐来,衣袂浮动。

看似随意的站姿,却也肩背挺拔,独具风流。

转过身来,冲着庄冬卿拱手作了个揖,言笑晏晏,张口便呼,“冬卿兄,别来无恙~”

“……”

庄冬卿还礼,也扯出个笑容,唤道,“季公子。”

旋即注意对方手中拿了把折扇,眼下天气虽然回暖了,却还远不到需要使用折扇的地步,应当是参加春日宴,附庸风雅,席间不少学生也有。

湖边另一侧,隐在灌木中,一路跟来的岑砚扬了扬眉。

季公子?

他倒是不知道李央什么时候姓季了。

有点意思。

“淑妃娘娘姓季。”柳七低声补了句。

点了点头,岑砚抬手示意他安静。

湖边的庄冬卿和季公子互相寒暄了几句,庄冬卿撞了头不认人的事,又双叒地被复述了一遍。

“那也不记得我了吗?”

庄冬卿仔细看了看他,无奈摇头。

“不妨事,眼下我们不是又认识了吗,日后多多相处,冬卿你总是会记起来的。”

季公子笑道,眼眉开阔,一副心无城府的模样。

寥寥数语,开朗外向又风趣的性格,异常鲜明。

更难得的是气质温和,让人观之可亲,哪怕是心存戒备的庄冬卿,也感受到了那一股春风化雨的亲和力。

凝着眼前笑容舒朗的少年人,用光风霁月四个字形容他,是当得的。

庄冬卿喉头上下滑动,这笑容印入眼中,却只觉得可怖,心跳惶惶。

“对、对了,你的书童叫什么来着,我忘了。”

话出口,庄冬卿声音干哑得厉害。

“哦,他……也算是我的书童吧,叫三德。”

三德……

六皇子贴身太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