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以一隅抗天下(下)(第3/4页)

一两千人,甚至数千人的游击□□兵,面对数量过于庞大的敌人,已经起不到太大杀伤作用了,反而时不时险而又险地被敌人包围。

东西两方战线,在帝国碾压式人海战术中,被迫不断往后压缩。

就在两大帝国的军团即将合拢,彻底完成对北渊的包夹,一举歼灭北渊仅剩数万的残军时,一辆辆造型古怪的钢铁小屋,突兀地出现在了战场上!

两米多高小屋通体由钢铁浇筑而成,前后左右各开几扇黑洞洞的窗口,伸出幽幽的炮管,两道不断旋转的履带像轮子一样托着“铁屋”前行。

它们看上去硕大、笨重、迟缓,却又冰冷、强悍、无坚不摧。

这些被沈轻泽亲自命名为“坦克”的庞然大物,像真正的死神一样出现在战场上,蛮横地杀入敌人的阵地。

不惧弓箭、不惧刀枪,甚至不畏火,不怕水,它们仿佛一台台移动的钢铁堡垒,在成千上万敌军的包围下,几乎肆无忌惮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这样冷酷无情的战争收割机,完全超乎所有人的认知上限,人海战术在它们面前,瞬间失去了一切优势和作用,东西帝国军团一下子被打懵了!

面对仿佛没有缺陷的钢铁装甲,帝国军团唯一庆幸的是数量并不算太多,他们能做的仅仅是拿士兵们的性命去填,在牺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后,勉强可以砸废一辆北渊坦克。

新的前线战报接连不断往皇宫呈送,北渊在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下,竟然始终屹立不倒,一点败相都不曾显露!

很快,帝国上层不可思议地察觉,像这样继续拼消耗,竟然最先扛不住的会是自己!

东西两道战线,就需双倍的粮草补给,北地地广人稀,诸城联盟早已无法负担几十万大军吃喝,只能依靠帝国国内运送粮草。

水路是走不通的,有北渊的钢铁舰队在河道上称雄称霸,陆路也总能遇到游击□□兵的偷袭。

在维持战争的同时,北渊还能凭借强大的钢铁舰队,在北渊运河来去自如,始终保持与碧空商盟的商业往来。

更恐怖的是北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东西帝国所装备的火炮、火器,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工匠,日以继夜手工打造,即便强行召集全国工匠,每个月出产的火器也少得可怜,补给压根抵不过消耗。

而北渊的军备厂早已是蒸汽动力的流水线工艺,在马力全开之下,每月的极限产能是东西帝国加起来总和的几倍!

砸坏一辆坦克,北渊很快能生产两辆,报废一架野战炮,半个月能造十架,损失十杆枪械,当天就能运送一车抵达前线,子弹、炮弹等消耗品,更是天文数字。

在这样的战争中,人数已经渐渐失去了意义。

随着战线拉长,时间一点点推移,两大帝国的火器、兵刃、士兵越打越少,却绝望的发现,北渊的坦克和枪炮,竟然越打越多!

如此顽强而强悍的北渊王国,头一次用战争在世人面前展露了工业大生产的恐怖!

当初气势汹汹远征北地的帝国皇室上层,这下真正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如果继续投入战争,很可能统统葬送在北渊绞肉场里,最后元气大伤;但若此时收手,虽能止损,前期沉没的成本将毫无回报,依然逃不开惨败的命运。

在胜利的希望日益渺茫的阴影中,两大帝国最终仅剩的三十万兵力,终于一口气全数推至前线,抵达了北渊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成功撕破防线,帝国军团将长驱直入兵临渊流城,反之,北渊王国则将借此一战完成崛起,踩在老牌帝国的头顶上,真正屹立于曙光大陆,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

※※※

寒冷的北方,初冬的第一场雨悄然降临。

在受不了严寒的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时,遥远的大峡谷中,更多的风雪掩盖了荒原和森林,连湖面都结了厚厚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