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日军的舆论战(第3/4页)

夏远来自未来,对金陵城未来的走向相当清楚,哪怕是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也不能够改变什么。

他只能够保留证据,在日后的战后审判中,以期望让中国人手中掌握更多的关键性证据。

同样的。

在夏远努力搜集证据,打击日军的时候。

安全区里的国际委员会成员们,也没有停止行动。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竭尽所能的对日本密集的宣传攻势进行反击,在大屠杀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安全区负责人借助一些外国记者的帮助,拍摄并采访了许多受害者的视频,以及日军屠杀的画面,紧接着就遭到日本的驱逐,所拍摄的东西也被日本人收走。

此后,日本政府开始禁止其他国家的记者进入金陵。

如《芝加哥论坛报》的马克思·科佩宁就曾被挡在金陵城外,不得进入金陵。

当日本人发现他们的行为不再受到世界媒体监督之后,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的实行暴行。

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开展宣传活动的能力。

安全区负责人的一大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文字表达方面都接受过出色的训练,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语言善辨的作家和演说家。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不乏一些传教士,曾在美国和欧洲最好的大学接受教育,成年后将其大部分岁月都献给了布道、撰写文章和基督教的巡回演讲,国际委员会许多教授,还曾出版过自己的著作。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团体,他们非常善于同媒体合作。

早在金陵沦陷之前,他们就通过金陵的电台广播发表演讲,或在通俗报刊上撰写有关中国的文章。

这些传教士,还有一个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目标,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地狱’的真正含义,追求‘地狱’的真相。

当金陵沦陷之后,日军在金陵城内大肆屠杀中国人,满街尸体、血红的场景,断壁残垣,与他们所想的地狱场景如出一辙。

他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竟然在金陵实现。

他们用犀利的文字和充分的证据,描绘他们在金陵城内见识到的‘地狱’的场景,他们把关于地狱的描写,生动的记录在日记之中,还出现在他们寄给朋友、亲人的信件,以及寄到上级的报告之中。

这些信件和报告经过多次复制和打印,经过媒体报道,在国外也掀起一阵波浪。

而这些内容,都是没有任何署名的。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相当清楚,如若是被日军发现他们把金陵城内发生的事情,以信件的方式传递出去,势必会遭到日军的报复和驱逐,所以他们在寄给家中的信件以及报告上,都恳请收件人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和信息。

马吉牧师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请勿务必谨慎处理这封信,一旦将它发表,我们可能会被驱除出金陵,这对金陵的中国人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安全区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基本都是依靠着这些国际委员会成员的身份,日本人忌惮他们的身份,加上其他国家的间接干预,这个安全区才存在。

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被日本人驱逐,那么安全区里的中国难民将会遭到何种的对待。

怕是会像遭到屠杀的金陵城平民一样。

日军的严防死守固然有用,终究有不少记者记录的东西被日军搜走,但也并非是所有。

这其中就包括乔治·菲奇的日记,是最先被带出金陵,并在沪上引起‘轰动’,这篇日记和其他人的故事,很快就刊登在《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和《远东》等主流杂志上,激起广大美国读者的愤慨。

日记中记录的故事,还被一些著作收录。

日记虽然成功发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对于日军的大手笔,加上美方的帮助,他们反击的力度就小好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