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公务员的潜伏之道(第2/13页)

灾区的人民何以有幸,能够在自己家门口看到震后的领导坐着如此高档的车来解决自己的民生问题,同时还有号召向灾区人民捐赠过冬物品的启事在各个网站的首页挂着。这种奇妙的反差都能够让山东那位作协主席重新吟诵出“纵做鬼、也幸福”了,甚至余秋雨大师还能含泪劝告灾民一次。

关于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好评论的,事情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就是在看一场表演了,是一个关于如何用一个更大的谎言去掩盖前一个谎言的表演。比如说演出的实况是当地政府已经从他们政务公开的网站上撤下了车辆的品牌、型号以及配置,就留着一个价钱在那里。这一幕让我们这些观众很不满意,主要是认为他们掩盖的行动实在是太不专业了。正如一只老虎对乌龟云:难道你穿上个坎肩我就不认识你了?——难道你只有个价格,我就不知道你买了什么档次的车了?

与购买什么档次的越野车相比,我倒是更关心这个政府采购被“悍然”修改的问题。因为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只要是透明度足够高的话,监督他们购买什么车、花了多少冤枉钱,都是可以进行曝光的。而政府采购公示所要起的作用,也正是在于此。

但如果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能够如此修改其公示的内容,我就不知道这玩意儿还有多少意义了。如果公开的不是被遮蔽的真相,就是缺乏基本条件的事实,甚至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谎言的话,这种公示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是足够成为另外一种让人们陷入无知之中的手法,公示也就变成了谎言的另外一个载体。

我们总是谈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舆论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事实,否则根本谈不到任何监督。政府的采购不能由第三方提供准确的数据,甚至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必须填写的项目表格,那就是一种忽悠。而这种行为之所以能够打着政务公开的旗号在进行,与其根本不想被监督的思维底色一脉相承、并无二致。所以,豪华越野车、被更改的采购信息,以及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

这种链条不打破,以高唱灾区人民之名的豪华越野车算得什么?这种谎言会坐在各种各样的车里,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碰到,而且涂脂抹粉、粉墨登场,你都认不出来它本来的面目。

包装如过厚的粉黛

每到年节,各种关于礼品包装的新闻就很多。关于这个我实在也不想多说了,因为很多人都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说事儿。这倒是也没错,咱们这里送礼的境界往往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花,文化水平与礼品包装的繁杂程度成反比,越是包装的繁复,就越是表明没文化,只有官化的面子国家才会有咱们这种礼品包装,概无例外。

关于这种反思说的人太多,我倒是想讲一个真实的豪华包装的故事。

话说当年有一云南经营翡翠起家的老板想开饭馆,开张以后给前一百名朋友、客户每人赠送了一饼茶叶。您想想,翡翠老板开的馆子能不豪华么?客人的档次能不高么?很多人拿到茶叶不是随手转送,就是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过了数年,饭馆生意与翡翠生意都蒸蒸日上的老板想起这事儿,为了继续回馈客户,宣布高价回收茶叶包装盒,因为那个盒子上当作扣袢使用的是一枚上好的翡翠平安扣,当时或许不算太值钱,现在则已经价值不菲了。得到消息的那些人基本都面面相觑:谁真的把翡翠当扣袢用啊,我们都以为那是玻璃的…。。有人肠子后悔成青色,比翡翠的色泽都浓艳。

包装到这个程度大概算是极致了,这也侧面证明豪华包装属于毫无用处的东西,往往真的豪华也并不为人所赏识,一个原因是没几个人有那种鉴赏的品位与辨识真货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则是很多人压根儿就没想着您这豪华是真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