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田庄计划(第2/3页)

因为客观因素的制约,只能修旱厕,但是也比平常庄户人家的茅厕看着要整洁干净了许多。

因为请的都是村里的熟人,都不要工钱,连家只要每天供三顿饭。连守信性子厚道,在饭菜上肯花钱,将来帮工的都吃的高高兴兴,干起活来也有劲头。几天的功夫,茅厕就修好了。

看着建好的茅厕,说什么的人都有。

“妈呀,盖的比人住的房子还好看,这不糟钱吗。”

“看人家舍得花钱,以后是过大日子的人。”

“连家老四不简单啊,看着吧,以后咱这村子,就得数人家是头一份。”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大家都有贪新鲜、好奇新事物的本性,茅厕刚建成。就有许多村里的人来参观并“留念”。更别说那些从官道上路过的人,当然最多的还是山上的人。

几天之后,新鲜劲过去了,但是茅厕里依旧人来人往。其中不乏村里的人。不管是什么时候,有勤快的人,就有懒惰的人。这些人家里也有茅厕,但是清理茅厕也是个麻烦活,而到公共茅厕,就没有清理的问题了。

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茅厕的卫生需要有人维持,一开始的几天都是连守信去打扫的。

“爹,娘,咱雇个人吧。”连蔓儿就提议。连守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打扫茅厕这种事,完全可以花些钱请人来做。

经过这些个月的历练,连守信对于请人干活这件事,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能够很老练的操作了。

最后,连守信出面雇佣了村里一个五十几岁的姓吴的老头,连家给提供扫帚等清扫用具,说好了,每天出工钱一文,三节另有酒、肉,吴老头负责早中晚三次清扫茅厕,务必要保证茅厕的清洁。

茅厕的事情完了之后,还没空闲下来,张氏就提出了她心心念念的养猪。

养猪,是庄户人家除了种地这项主业之外,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它几乎支撑了除了口粮以外,庄户人家的所有其他开支。庄户人家如果不养猪,那简直就不是在过日子。

张氏作为一家的主妇,手里有了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多抓几只小猪羔来养。

连家老宅的前院,几乎是对称的。东厢房下面是菜园子,然后就是猪圈。在猪圈和大门墙之间,还有一条夹道,可以堆放柴禾等杂物。连蔓儿家分到的西边这半个院子,也是同样的布局。只是猪圈的位置,堆放的都是柴禾和杂物。

“那柴禾搬出来,也该晒晒了,再把里面收拾收拾,墙补一补,不就是个现成的猪圈?”张氏看来想了很久,都规划好了。“猪食槽咱没有,这个也不难,我前两天给我爹捎信说咱要养猪,我爹捎信回来说,在山上给咱找块大石头,给咱砸个石槽,等他大舅赶集的时候,找人给咱带过来。”

“我都想好了,分家的时候,就答应给咱口粮,别的也没有。咱喂猪,得自己买糠。那养这猪咱也能挣钱,咱家这不开着铺子吗,这每天的泔水,咱要不养猪,咱就亏了。”张氏又道,“……往年没分家的时候,那猪一多半都是我喂的。我今年自己个要多养几头……”肯定比周氏她们喂养的猪要肥要好。

当然,最后这一句话,张氏并没有明白地说出口。

“今年咱地多,五郎和小七又上学了,忙不过来。”连守信就道。

“那我也不多养,昨天他爷不是刚抓了三只小猪羔吗,咱也抓三只。”张氏就道。

张氏的干劲很足,连守信不能给她泻火。

“爹、娘,我和小七下学的时候,从地里回来,就把野菜挖回来了。给猪挖菜的活,就交给我和小七。”五郎就道。

“你俩好好念书吧,这些活,咱家里忙活的开。”张氏就道。

“娘,挖菜也不费劲,就跟玩似的。”五郎就道,“我和小七商量了,书得好好念,可也不能念书念的跟我大伯,还有继祖哥那样,啥农活也不能干,那我俩不成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