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张勋和他的北洋 7.复辟闹剧(第2/4页)

总之,不管“田中奏折”是否真的存在,田中义一这位日本的高级将领来到了中国,并且跑到了徐州。田中义一的到来也给了张勋一个错误的感觉,那就是日本也是支持他复辟的,于是张勋的复辟之心就更强烈了。而且这个时候张勋整个人都已经飘飘然起来了,在他看来,徐树铮也默许他复辟,日本也支持他复辟,尤其是德国,更是强烈希望张勋赶紧复辟。因为当时德国已经陷在“一战”的泥沼中,它巴不得张勋在中国折腾起来,让中国没有精力去向德国宣战。虽然中国的军队实力不强,但架不住中国人多,一旦中国参战,就算派20万民工去前线挖战壕,也会给德国军队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德国特意派了人来找张勋,极力撺掇他复辟,还许诺给张勋600万的现大洋和1000多万的债券票据等好处。

张勋喜出望外,复辟是他一直的夙愿,结果现在不仅国内外都有人支持他,甚至还有人给他钱,全国人民看起来也都对共和十分不满意,似乎全世界都在呼吁他张勋赶紧复辟,张勋简直有种众望所归的感觉。这个时候,天降一封公开的电报,黎元洪邀请13省盟主张勋率兵去北京调停。

其实那13个省的军头管张勋叫一声老大哥,完全就是在逗张勋玩,但是张勋自己很在意这个称呼,到处去宣扬自己是13省督军的盟主。他有什么资格给13个省的督军当盟主?人家每一个督军都坐拥一个行省,他张勋手底下只有一个徐州,外加一个连云港。但张勋此时已经被复辟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偏巧黎元洪也没搞清楚状况。黎元洪一看11个行省都宣布独立了,还发兵了,只有号称“13省督军盟主”的张勋没表态,再加上张勋本身又是北洋军里年纪最大的、最德高望重的老大哥,所以黎元洪向张勋发出了公开邀请的通电。

张勋接到黎元洪的电报,不禁大喜过望,顿时有一种挽救国家的使命感,当即率领“辫子军”出师,从徐州出发前往北京,不过张勋此行带的不是“辫子军”的主力,而只是一部分人马,有人说有3000人,也有人说有2000人,还有人说有6000人,总之具体人数不详。张勋临走的时候,把他手下最亲信的将领张文生叫到身边,叮嘱道,我先去北京看看情况,你留在徐州见机行事,如果我觉得可以复辟,就给你发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就说“请送四十盆花到北京来”,你就立即派四十营的主力到北京,支持我复辟。四十个营听起来人挺多,其实一个营也就几百人而已。

张文生是张勋手下唯一的大将,是马夫出身,本身没有什么才干,不过张勋本身也就草莽行伍出身,也没在军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行伍的人最器重的人也只能是行伍的,张文生是张勋一手提拔起来的,忠心耿耿。于是,张勋放心地出发了,一到北京,张勋就听说张作霖也支持他复辟,那就说明他得到了整个中国东北的支持。说了这么多人“支持”张勋复辟,其实只有张作霖的是真心的,因为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也属于有道德没文明、满肚子都是忠孝节义的人,而且他觉得自己深受清朝的恩惠,对清朝有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一点是,张作霖和张勋还是亲家。

张作霖和张勋结为亲家这件事非常有意思。张作霖一直认为自己是北洋系的人,但论起身份,他只能算是北洋系的非嫡系的非嫡系,比非嫡系的张勋地位还低。张勋虽然不是北洋的军校出身,但他好歹从小站时期开始就在北洋系统当营长了,而张作霖只是个被北洋军收编了的胡子。张作霖对北洋系内部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他只是听到江湖上的传闻,得知张勋号称“北洋十三省”的督军盟主,是北洋系的老大哥,所以张作霖就想要巴结张勋,主动把自己女儿的照片全都拿给张勋,让张勋挑选一个。张勋也不客气,还真挑了一个,而且还挑了一个只有六岁还是八岁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大儿子。这是1917年结成的姻亲,张勋1923年就死了,1928年张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了。所以等到张勋的大儿子和张作霖的女儿成年完婚的时候,张勋和张作霖都已经死了。政治上的联姻向来不会考虑定亲双方的年龄。黎元洪当年刚到北京的时候,袁世凯也极力想要跟他结为亲家,当时袁世凯的女儿才八岁,定完亲之后要过很多年之后才能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