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先斩后奏(第2/3页)

两江总督查清楚,扬州自上而下大换血,一众小皇子还没敢出去。

刘彻见他们这么乖,前往杭州的船上忍不住和康熙说,“你那群儿子个个都是人精啊。”

“朕聪明,像朕。”康熙道。

刘彻冷笑,“走近一点,让朕看看你脸上贴没贴金。”

康熙抬腿就要踹他。

刘彻拿起茶杯作势砸他,康熙脚一顿,飘到他对面坐下,“胤禛如今才二十出头,斗不过那群人精。”

“不用斗。胤禛是皇子,如今又是贝勒,他们敢不听直接抓起来。”刘彻道,“别说江南官场会乱,真乱起来江南也不会乱。自古大乱都是从老百姓开始的。”顿了顿,“扬州一行我发现你还算得民心。”

康熙:“跟太监横行,战乱纷纷的明末比起来,朕是得民心。”因为百姓所求不过是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别管跟哪儿比,老百姓不想折腾,两江总督出面撺掇也没用。既如此,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刘彻道,“我再给胤禛和胤禩留些侍卫,保护他俩。”

康熙见他连两个儿子的安全都考虑进去了,“你安排吧。不过一时半会查不清,让他俩有心理准备。”

“知道。”刘彻道,“老八明年大婚,他不会,也不可能拖到明年。”

八贝勒胤禩打算一点点查,四贝勒胤禛听他爹的口气,证据确凿还敢狡辩,直接杀了,不用考虑影响,也不用押往京城再定罪。

刘彻走后,胤禛命人打探一下江南局势,就先动大鱼,拒捕的先斩后奏。

两淮官员顿时怕了,被吓晕了头的人甚至妄图买凶杀他。

胤禛身边都是御前侍卫,腰上有剑,怀里有鸟铳,铜墙铁壁且能飞檐走壁的高人,也斗不过用鸟铳的侍卫。

可想而知,狗急了跳墙的官员派出去多少人,折了多少人,简直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八贝勒胤禩觉得不能一味的杀,要软硬兼施。胤禛想对他说还不到软的时候,猛的想到他爹早年干的事,就让胤禩挑几个真心悔过的,罚点银子把人放了,官复原职。

胆小的官员看到这点,立刻主动认罪,认罚。

胤禛和胤禩接到的命令是整顿两淮盐课,兵不血刃就能把两淮整顿好,胤禛也不想杀人。所以他再也没动刀子。

事小的罚钱,事大关押加抄家,没搞连坐,也就没弄得怨声载道。

刘彻收到他安排在胤禛身边的人递来的密折,看完就冲康熙招手,“老四比太子更适合当太子。”

“你说什么?!”康熙霍然起身。

刘彻指着密折上的内容,“太子被你教的不错,正因为是你教的,也跟你学会纵容下属,比如凌普和孙氏。胤禛的手段像一个能吏,但对付被你宠坏的那些人,他比太子适合。”

“凭这一点?”康熙盯着他,试图看出他在跟自己开玩笑。

刘彻轻笑出声,“急什么?我还没说完。你给太子留下一个财政亏空严重,贪官污吏横行,千疮百孔的龙椅,胤禛比胤礽适合。听我的肃清吏治,还是太子合适。”

康熙打量着他,半信半疑,“真心话?”

“太子很好,也没犯错,正像你以前跟我说的,我想废他,满朝文武都不同意。”刘彻道。

康熙:“你为何还说胤禛比保成合适?”

“屋里没外人,看到胤禛这么能干,忍不住感慨一句而已。”刘彻看向他,“说真的,我挺羡慕你的。”

康熙眉头微蹙,想不明白,“朕有什么值得你羡慕的?”

“儿子优秀啊。一个儿子不成器,还有一堆儿子可选。”哪像他,只能立幼子。

康熙:“朕并不需要备用太子。”

“我知道。胤禛唯太子马首是瞻,也不会认为自己比太子更合适。”刘彻道,“比起胤禛,你应该担心的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