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没文化真可怕(第3/4页)

也是得益于市场组建初期的这种高压政策,才让市场的秩序变得好了起来。要是放任不管的话,鬼知道潘家园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杨靖蹲在马路牙子上,路对面就是潘家园的北门。

虽然有点冷,但杨靖心头却是火热的。刚来还没一个半小时呢,就连续淘到了四样大开门的好东西,这在二十三年之后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最让杨靖欢喜的并不是淘了这么多好物件,而是这种氛围,这种环境以及这种消费水平……

其实杨靖很清楚,今天自己买到的这些东西,除了那个龙泉哥窑花口盘之外,其他三样都算不上什么捡漏,即便是那个哥窑盘子,也只能算是捡了一个小漏而算不上捡大漏。

这个年代,很多大开门的好东西,价格就是这么低。这年头,清三代的御瓷,也就是几百块上千块一个,民窑的东西,几十块就能买一个。

像那个仿哥窑的花口盘,就算是真正的雍乾时期仿的,价格也就是在一两万左右。别忘了,这个时代的人均收入才多少!

94年,燕京的月人均收入,也就是社会平均工资才五百多点!一个盘子要是卖一万六的话,那得一个燕京人不吃不喝连续干上三十个月才能买这么一个盘子。

更别说九十年代华夏居民的家庭负担都比较重,因为这个时代的家庭,家里普遍最少都是两个孩子,多的有四五个!

这么多孩子,再加上老人,就指望着两口子的工资养活,一个月下来一家还能剩下多少钱?一个家庭一年能攒下两千块,那就算你会过日子,还得说家里人口不多,能挣钱的人比例高一些。

所以说,回到这个年代买东西,这么低的价格,那其实不叫捡漏。

不过就算是不叫捡漏,这个年代对于杨靖来讲也已经是极为满足了。

他可是从二十三年之后物价飞到天的2017年穿过来的。在2017年,十万块钱叫钱吗?一个证券公司内部搞个年终先进评选,光是奖金就有二三十万!

可在这个年代,十万块钱那可真的是叫“巨款”了!在这个时候,全华夏十多亿人,个人户头上存款数能够超过十万的,绝对是很少见的!哪像后世那样,百万只是刚起步,千万富翁多如狗,亿万富翁满地走……

这情况就好像你退休后在燕京或者沪海拿退休金,然后在偏远山区过日子一样舒服。

杨靖现在就是这个感觉——这个年代的好东西真多!好东西真便宜!

今天捡的最大的那个漏,只能算是那个龙泉哥窑花口盘了。这个盘子要是真鉴定出来是龙泉哥窑的话,拿回去上拍,起步价一千五百万那是妥妥的。可现在要是上拍的话,多少钱?估计能拍个十来万吧。

别忘了,华夏瓷器后来之所以上涨的这么厉害,不光光是因为盛世古董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外炒作的。

事实上,在九八年之前,华夏的瓷器还不是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的价格,只是国外那些炒家很敏锐的发现华夏市场的兴起,而他们的手里又拥有大量的华夏古瓷,因此他们开始联手炒作华夏瓷器,再加上华夏人兜里开始渐渐有钱了,尤其是那些爱国的大商人,也都想着把流落在国外的华夏瑰宝收回来,于是在无意中就不自觉的配合上了那些国外炒家,然后炒着炒着,华夏的古董价格是越来越高。

这不是瞎话,这绝对是实情。

这么说吧,咱们华夏人心头永远的痛,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在国外的价格也就是在十多二十来万国币的样子,但到了2000年,一个兽首的价格就已经突破了七百万,到了2007年,更是接近了七千万,而到了2009年,兔首和鼠首拍了多少钱?2800万欧元,折合成国币那就是将近三个亿,一个兽首的价格一个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