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林海遗物(第4/8页)

“我想先和夫人联系一下,然后再求助当地的警方査找,不过您可以决定一下到底怎么办,因为还是没有高原君的下落。”

安藤有些遗憾地说道。他的妻子也是去年因病去世了,因此口气中也带出了伤感的口吻。

4

三枝孝夫从伊斯坦布尔回来之后就仿佛大病了一场一样。他满怀信心地追到了隅谷,却得到了这么个结果,完全像一个失去了目标的游客一样顿时索然无味地伤感。

由于隅谷之死,对他的仇恨一下子消失了。这仇恨引发的燃烧一直推动着他追到了伊斯坦布尔。而由于隅谷之死,这熊熊的烈火忽然一下子熄灭了。

尽管如此,一直到回国之前,他还多少有些“余热”,那就是对“谁杀死了隅谷”产生的疑问。然而一旦回到了国内,这仅有的一点“热情”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自己的仇人是隅谷,是他逼死了自己的双亲,隅谷被谁杀死的与自己无关,被隅谷欺骗、仇恨他的人不在少数。也许是他们当中的什么人和自己一样追到了伊斯坦布尔报了仇、雪了恨。如果是这样,难道不是“同志”吗?

“凶手”在作案前给隅谷的饭店打来了电话,这一疑点还没有弄清。三枝也对这一点并不特别在意,因为毕竞隅谷是死了。

回国见过耀子后他再没有见过理枝。在伊斯坦布尔的饭店里两个人的确共度过良宵,但他的心底里还存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他感到和理枝在一起的时间仿佛很久了似地,但实际上仅仅是从雅典到伊斯坦布尔的三四个小时而已。在回国的途中的飞机中就不应当计算在内了吧。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三枝觉得自己仿佛被卷入了理枝的感情漩涡之中。他无法抗拒自己的意志,在伊斯坦布尔和理枝共度了感情剧烈升华的那一步。

但他从感情上仅仅是那一夜而已。

在当地,为了配合警方的调査,他多逗留了一两天,而随后与理枝之间便产生了障碍。

理枝是个年轻漂亮,对男性绝对有吸引力的姑娘。那天晚上三枝也尽情地体味到了一个成熟的女人对盼望已久的男性的贪婪癫狂举动。使他意识到人间竞有如此美妙之事。那成熟而羞涩的裸身,在自己的“耕耘”中尝到了令无数男人为之倾倒的销魂一刻。

而且理枝非常懂得男女情爱的技巧,因此三枝那年轻的肌体也饱尝了理枝的“鲜美”。那一夜间,使得三枝不断地一次次产生独占理枝的欲望,一次次地征服了理枝。

而理枝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使得三枝次次就范。然而,正是这些使三枝陷入疯狂的爱意举动过去之后,使他冷静时意识到其中与爱有着明显的差别。也许这种意识是一种误解?是双方对爱的不同理解吗?

也许男女之间的爱不过如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爱的初期”。三枝也陷入了对理枝的“狂爱”之中。他一生中总会遇上理枝这样的女人的。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但他又理智地考虑过:用自己的这种欲望贯穿理枝的防御到底好还是不好?她正希望得到男人的爱怜和耕耘。要是三枝提出和她结婚也不会有多大的障碍。

目前三枝正在失业之中,但他相信如果自己想工作是完全可以找到理想的岗位的。也许理枝会是一个好妻子。她已经不是处女了。虽然这一点有些令三枝遗憾,但三枝明白,正是自己的出现,才使理枝痛下决心,与“前男”断绝感情的联系,执意投入到自己的怀抱中来。而且据观察,她的那个男人是高原。与三枝相比,他的身体显然不再会受到年轻姑娘的向往。当然从经验上来讲,他又具备“勾引”涉世不深姑娘的法宝。

双方摒弃“前嫌”,善待现在和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美满的家庭的吧。这个预测不能说会有多大的误差。然而三枝的心却“挂”上了“制动”,它与吸引他的巨大漩涡产生了剧烈的摩擦。那么究竞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制动”呢?三枝没有感到理枝是“为了自己的女人”。她不是为了自己而和自己相遇的女人。难道是因为在一起的时间过于短暂了吗?如果这个印象异常鲜明的话,难道不是任何人都要想一想对方是不是“为了自己才出现”的异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