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页)

说起来也是宁莞有些倒霉,她最近轻功小有成效,有时候用了晚饭也习惯到院墙或是房顶走走,借以消食,不曾想倒正好撞上有人来夜探裴家。

裴家剑法在裴中钰这一辈被推上了江湖武林的顶峰,有人惊叹,有人眼红,难免有宵小之辈惦记起所谓的剑谱秘籍。

正面来抢的有,不过多数都是胆子小爱惜性命,不敢来硬的,偷偷摸摸地做行窃之事。

隔三差五就会来一回,跟回头客似的。

宁莞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个。

两个人在屋顶上面对面碰了个正着,双双一惊。

裴中钰便是在这个时候到家的,走到院墙外的巷子口,红棕色的骏马打了个响鼻,屋顶上那人本来正要动手,闻声扭头一看,分明隔了些距离,却还是瞬间头皮发麻,哪里还敢停留,两脚一蹬忙不迭地的就跑了。

宁莞也看见了人,轻轻一跃,落在院里,拉开了门。

裴中钰就在外面,浅霜色的外衫上浸了晚夜的冷雾。

隔着门槛,指尖挽过她落下的碎发,别在耳后,檐下灯笼随风打着旋儿,门前光影渐变。

他说道:“这是第三千零五十一次。”

宁莞不大懂他话里的意思,待他进来将马交给下人,才一起往后院去。

已是将近子时,宁莞住的地方位于后院的西北方,两人便在栽种着灌木的小路尽头分开。

裴中钰转过身走了两步,看着远处黑黢黢的天际,顿住动作,而后又转了回来,伸手环住人,低了低头,脸贴着脸,语声低缓,“现在是第三千零五十二次了。”

泛凉的脸颊挨着一处,竟骤然生出些热意来。

宁莞飞快眨了眨眼,隐约有些明白他话里次数的意思了。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到了夏日荷塘盖满了碧碧青叶,裴中钰再一次出门。

这次在老管家的撺掇下,宁莞也跟着他一道离开。

两人骑着马,出了南江去往秦州,到听风山周家庄参加周老爷子的七十大寿。

周老爷子在江湖上本就名声颇重,再加之他与已逝的裴老太爷是拜把子的好兄弟,裴中钰也叫一声周爷爷,每每寿辰,周家庄是宾客盈门,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宁莞跟着裴中钰上山,惯是风雨独行的剑客,身边突兀地多了一人,还是个二八年华,容色秀丽的姑娘,难免叫人好奇。

又想起近一年的传言里,这位九州一剑似乎收了个徒弟,更是各有思量。

裴中钰的徒弟,这名头比起武林盟主的儿子可都要来的响亮。

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有一位身穿长衫,摇着扇子作书生打扮的,实在耐不住性子,笑着上前来问了个好,往他身侧看了看,说道:“这位便是裴公子高徒吧?”

宁莞敛了敛袖子,闻声含了浅浅笑意,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倒是裴中钰答道:“不是。”

旋即轻握住她的手,踏上石阶,想了想还是侧身,眸光定定道:“是情投意合的未婚妻。”

宁莞:“……?”这个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加个情投意合呢?

这是一个小小插曲,稍稍耽误后,两人不紧不慢地,终于在午时前到了周家庄。

不到一个时辰,人人都晓得裴中钰有个未婚妻,传着传着,不知怎么的,又传成裴中钰马上就要成亲了。

明明是周老爷子的寿宴,竟还有不少人凑过来,满面盈笑地冲他们拱手,连道恭喜,顺便问一嘴有没有定好哪个良辰吉日。

待稍晚些,寿宴结束,有相熟的友人问询而来,惊讶之余,啧啧称奇,他是知道的,这分明是他那徒弟没错,依稀记得往日还师父师父地叫的。

友人痛心疾首,“裴中钰,你真是个禽兽!”

竟是这样的人,居然连自己的小徒弟都下得了手。

裴中钰一脸冷漠,牵着宁莞,边走边道:“不和他说话,他是手下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