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章 我们不认识这个好朋友(第4/5页)

……〇〇……

“不在同一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解释一切。

当你发了,你的出手阔了,场面大了。你虽然不忘旧情,总找以前的朋友一起出去玩,问题是,他们能不能跟你一样出手呢?

就算你够朋友,为他们出钱,换做你是他们,你又会愿意一次又一次接受招待吗?

当你和他财力相差非常多的时候,你还可能愿意,但是当你虽不及他,却又差得不太远的时候,你就会想:

“我不敢高攀!”

你愈是像小燕、琳琳和盼盼一样,原来平起平坐,而今位阶有了变化,你愈会吃醋,也愈会躲避。

这就是人性!这也就是“当一个人发了,老朋友就不再认他”的道理。

……〇〇……

【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有个女士对我说,当她丈夫过世之后,以前总在一起玩的一对夫妻,丧礼完,就再也没去看她。

有时候,她甚至觉得那对老朋友在避着她,即使到她邻居家,也不顺路过去探望一下。

她很气,认为“人在人情在”,丈夫死了,朋友就不认她了。

过了几年,那家的丈夫也死了。

居然没隔几天,那女人就去看她:“你知道你丈夫死了之后,我们为什么没来吗?”那女人拉着她的手,“我们其实好想来。但是我丈夫说,你丈夫生前向他借过钱,恐怕你知道。”

她点了点头:“我知道。”那女人笑笑:“我们很怕我们来,会让你想到那笔钱,以为你丈夫死了,我们急着来讨债。”

那女人丈夫的遗言是“钱没多少,不必还了”。

……〇〇……

看了这故事,你想想,换做你,当那对老朋友不再去看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一样地怨他们,甚至骂他们?

同样的道理——

某人正念大学的儿子,因车祸而死。儿子生前总到家里玩的同学,便再也不上门。

儿子的女朋友,也不见了。

当你骂他们“不够朋友”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如果他们上门,又如何?

你原来淡忘了儿子的死,看到那些年轻人,还生龙活虎,你是不是又勾起感伤,拉着他们,又落了泪?

他们见你哭、看到你墙上挂的照片,是不是也要伤心。

人性在这时候,就可能躲避。不是他们无情,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自处”,也不愿“勾起彼此的伤痛”。

……〇〇……

当你的事业失败,那些以前的老朋友就避不见面,不也有同样的可能吗?

往坏处想,他们怕你伸手借钱。

往好处想,他们怕伤了你的自尊。

往坏处想,他们不再找你出去玩。

往好处想,你倒了、穷了,还能维持过去的排场吗?

他们拉着你,要不要你出钱?不要你出钱,会不会伤你的自尊?

再往另一个角度想——

他们找你,你“打肿脸充胖子”,有必要吗?

……〇〇……

大树被吹倒了,扶起来之前,先得把杖子锯掉一些。

当有一天,你不如意了,千万不要去硬撑场面。那样做,你累,别人也累;钱累,心也累。

碰到老朋友,你也不要躲避。你可以坦白说出自己的处境:“我穷了,玩不起了。”

人家要请你,你可以说:“我现在必须把握每一分钟,想办法东山再起。”

于是,你穷,但穷得有志气,穷得不畏怯。

跟那些老朋友相处,你能很泰然,他们也能很坦然。

……〇〇……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每个人都有得意时,也有失意时。

老朋友发了,不见了,要想:“他忙。”

老朋友垮了,避不见面,要想:“他难。”如果你不得意,千万别猜朋友躲着你,否则你只可能更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