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第9/11页)



只有一年,他癫狂迷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什么中兴之主,他全数承袭朱家人令人发指的昏聩。他看不见在扬州史可法独立难支,英雄末路,一腔热血化泪零:

"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

纵然他早已力不从心,知道大势已去,依然在苦苦坚持。他哭得眼中见血,扬州的子弟兵为他的忠烈所感,誓言死战到底:“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有背弃,就有坚持!

势不可违扬州沦陷。基于对之前所遭反抗的嫉恨,清兵屠城,人烟灭绝。

《明史》如此记载史可法的结局:“城遂破,可法自刎不遂,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孔尚任改史可法之死为屈原式的沉江。他写:“史可法城破之时已满拼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

为了君王的安危,他违背了与扬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忍辱偷生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举步维艰,他希望那些身死九泉的将士们可以理解,他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当他完成所要做到事情,他就会前去和他们聚首。

当他走到南京附近,听到了弘光潜逃的消息。这无惧于千军万马的忠臣被这无情的消息顷刻摧毁地魂飞魄散。国破家亡,君王弃国而逃的耻辱感彻底地覆灭了他!遥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阙,眼前浮现帝座上那个人趁夜潜逃抱头鼠窜的样子。他暗笑自己可笑的坚持: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一切的奋斗和挣扎都是徒劳,全无意义!拔剑四顾心茫然。千年前的屈原所领受的巨大的幻灭感,挟着滔滔的江水汹涌来到他面前。既然信念灰飞烟灭,肉身也不必苟活于世!

他纵身跃入江中!大明朝最后一根天柱坍塌,大地震颤,日月掩面,苍天失色!

“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山云变,江岸迁,一霎时忠魂不见,寒食何人知墓田。”

昔年苌弘冤死,蜀人以椟盛其血,藏之,三年化碧。为忠臣的亡故而痛惜,敬重,祭祀,口耳相传,用心纪念他们的,只有贫苦,平凡的百姓!

百姓历来是善于造神的,将忠烈之士的亡灵奉为神,顶礼膜拜,使他们安息,继续保佑人民,他们的威名,因黎民百姓的赤心拥戴,不曾衰微和黯淡。

苌弘如是,屈原如是,岳飞如是!史可法如是!苍生不绝,忠烈亦不绝其嗣。

卷六

正如孔尚任通过文字的跋涉靠近了李香君和侯方域,我一样循此道靠近了这个书生。他的文字照亮我的眼睛,让它们彻夜无眠,在黑暗中炯炯有神。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孔尚任对于苍凉的体悟是惊人的。他善于捕捉那些潜身在黑暗中一言不发的事件,然后清晰地书写出它们的样子。他如同亲历了那些纷争一样,写来历历在目,往事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桃花扇》文辞之美,思想之深,感慨之真,为杂剧四剧之首。犹为奇妙的是,他并不是世俗意义上潦倒落魄的书生。他的出身可谓不凡,祖先是最受读书人尊崇的孔子。历代帝王都对孔子的后代善加利用,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