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沧浪濯缨(第14/14页)

众人大吃一惊。张建侯道:“原来先生早在二十年前就寻到了真正的《张公兵书》!”

许洞摇头道:“都怪我的吴中口音。我寻到的是《张公殡书》,出殡的殡,并不是兵器的兵。那本书,里面记载的全是人名。后来经过我多方查询,才知道那些是在睢阳之战中被唐军将士吃掉的百姓的名字,排在首位的吉人,就是张巡的侍妾[6]。”

众人心中的震撼难以形容!张巡生前竭忠尽义,死时大义凛然,死后极尽尊崇,堪称人间忠臣的完美楷模。原来这位“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的大丈夫心中最后放不下的不是兵法兵书,而是那些为了守城被唐军将士吃掉的老幼妇孺!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

————————————————————

[1] 熟户:指归顺的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宋苏舜钦《庆州败》诗:“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宋史·兵志五》:“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余谓之生户。”

[2] 环州:今甘肃环县。泾州:今甘肃泾川。石昌:今陕西通远。

[3] 赤老:民间百姓对禁军的鄙称,因北宋时士兵都穿红色的军装。

[4] 西夏谚语是西夏文学中的宝贵遗产,涉及西夏政治军事、社会生活、风尚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本小说中引用的西夏谚语均选自传世谚语集,即西夏仁宗乾祐七年至十八年(1176年—1187年)先后由梁德养、王仁持收集整理刊印的西夏文《新集锦合道理》。

[5] 康保裔是否降敌是著名宋史疑案。《宋史·忠义传》记录他于咸平年间在与辽军决战中以身殉国,《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诸史中均采纳此说法。然而《宋史·路振传》却说他于咸平年间被契丹军俘获,《辽史·圣宗纪》中也有辽军擒俘康保裔的记载。总之,有关记载互相矛盾,漏洞百出。

[6] 清人王渔洋《池北偶谈》一书记载:张巡在安史之乱中被围困,城中无粮食,遂杀一妾,以肉分食诸军士。后张巡一直转世为名臣,其妾冤魂终于在等待一千年后,杀了张巡转世的后身徐蔼。原文为:徐蔼,字吉人,会稽诸生。年二十五,得瘕疾,痛不可忍,年余,瘕能作人言。濒死时,见一白衣少妇问曰:“君识张睢阳杀妾事乎?君前生为睢阳,吾即睢阳之妾也。君为忠臣,吾有何罪?杀之以飨士卒。吾寻君已十三世矣,君世为名臣,不能报复,今甫得雪吾恨。”言讫,妇不见,蔼亦随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