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三十二章 花满琴台(第5/7页)

我与绿萼相视一眼,都不明所以:“也罢,我就在这后花园散散步,一面等你们娘娘回宫。”乳母目送我走远,这才转身上楼。

转过听雪楼,向北望去,但见山石下一片石榴花开得正好,倒映在清流之中,似一线煌煌流动的烈火。过了桥,忽听石榴丛的深处,似有女子在哭泣。重重深翠让出一条通幽曲径,榴花明晃晃地照着,不觉生出一丝“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103]的寥落之感。

绿萼轻笑道:“定是哪个丫头受了委屈,躲在这里哭。”我点一点头,正欲回身过桥,绿萼忽又道,“这哭声甚是耳熟,倒像是婉太妃。婉太妃不是在益园么?如何躲在这园子里哭?”

我示意她噤声,一面钻入石榴花丛中。转过两道弯,只见一个身着淡墨色纱衫的女子,独自坐在青石板上垂头抹泪。深灰落寞的侧影,像是被如火的榴花烧穿的余烬。我问道:“何事哭泣?”那女子猛地抬起头来,正是玉枢。

玉枢见了我,愈发委屈起来,抱着我哭个不住。绿萼递了帕子,劝慰道:“娘娘别伤心,有什么话,只管对姑娘说。”

玉枢将哭得半湿的帕子藏在袖中,接过绿萼的帕子胡乱拭了泪,一面瓮声瓮气道:“你不是去了青州么?怎么又回来了?”

我笑道:“母亲不放心姐姐,所以命我回京。我本不想回京,谁知一进宫便看见姐姐在哭,可见母亲的忧虑是对的。”

玉枢白了我一眼,回身坐在青石上,背转过身:“我已经愁死了,你还笑我。”

我挥手令绿萼在路口守着,与玉枢并肩坐下:“再愁也要躲在听雪楼里哭,这副模样,让几位太妃太嫔看见了,才笑话呢。”

玉枢叹道:“你不明白,我正是不敢在听雪楼里,才一个人来这儿。”

我抚着她背,柔声问道:“究竟何事?”

玉枢叹息愈深:“前两日我心血来潮去外面闲逛,路过内官们的监舍,忽然听见里面传来小孩子的哭声。初时我以为是新进宫的小子挨了打骂,也不以为意。谁知越听越是耳熟,一时好奇便进去瞧了一眼。看见——”玉枢忽然停了下来,接着不可抑制地抽泣起来,“我看见濮阳郡王捧着一只脏兮兮的面饼在哭,身边也并无乳母宫人服侍。”说着泪珠扑簌簌地掉落在裙上,擦也擦不断。

濮阳郡王高晔是昱贵太妃的独子,昱贵太妃被诬谋反时,高晔被降为枞阳侯,软禁在监舍中。昱贵太妃平反后,高晔也回复了郡王爵位。听了玉枢的话,我也吃了一惊:“濮阳郡王为何竟不在宫中居住?”

玉枢却答非所问:“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面饼掉在土里,那几个内监却不肯给他换一个。他思念母妃,故此哭泣。所以这两日,我每天早晨都去瞧一瞧他,给他送些吃食,好在这两日他再没有哭过了。”

我又惊又怒,一时说不出话来。玉枢忽而转身,连声发问:“不是已经为昱贵太妃平反了么?不是恢复了郡王爵位么?为何信王还要如此对待他?那孩子才不过十岁,又没了亲娘,太宗的皇子便这样让他忌惮么?日后我的晅儿会不会也如此命苦,被关在见不到娘亲的地方挨饿受冻?”

玉枢越说越是仓皇焦虑,双目赤红,满脸是泪。我不忍看她,更不忍骗他,便转头望着曲折幽深的来路,合目道:“我也不知道。”

玉枢一怔,哭得更加厉害:“昨日沈太妃与我说起,她的儿子虽然继嗣睿王府,可睿王亲自去公堂作证,又收留华阳与祁阳二位公主,日后性命前程如何,也难说得很。太宗皇帝何等英武,如今他的子孙却任人宰割。”顿一顿,忽而举目向天,切齿憎恶,“若太宗有灵,就杀死信王!”玉枢素来温柔软弱,从来不曾这般疾言厉色。这几个字短促有力,仿佛用尽了一生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