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四章 既往不咎(第4/5页)

想起前些日子,高旸曾提及“荆州尚未平定”,原来如此。然而宇文君山与刘离离的儿子应当还不满十岁,如何做叛军的统帅?我不禁冷笑:“这些男人,拿一个黄口小儿做挡箭牌!放心吧,她的外孙是活不成了,女儿倒还可以留一条性命!”

景祐元年十一月廿日,皇太后李芸代皇帝下诏,遣萧太傅、苏司政奉册书,大将军文泰来奉皇帝玺绂,百官诣王府劝信王高旸受禅。高旸三让,太后不许,方受大位。巳正,高旸穿常服自王府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奉先殿,并设坛于南郊,柴燎告天。告宗庙,大赦天下。封高朏为庐陵王,李芸为贞德皇后。以萧太傅为太子太傅,苏令为相,文泰来为大将军,施哲为参知政事。午后大宴群臣。

因新年之前便要册封,高旸令林太妃、启春与我先挪入宫中居住。林太妃直接迁入济慈宫,启春择了章华宫,我则依旧住在漱玉斋之中。

自高曜驾崩,漱玉斋便再无人打理,虽草草拾掇,仍能看出衰草连天、枯枝满地的旧日模样。凤尾竹已全部裁去,换了一面精致呆板的琉璃团花浮雕影壁。秋千架子是新漆的,绳子也是新系的。玫瑰花圃的枯枝败叶已连根拔掉,翻起的泥土还带着腥气。

玉茗堂因常年锁闭,倒无甚变化,一应炭火茶水都是齐备的。我坐在旧年惯常所用的榻上,扭头向外望去,但见天色昏暗,石山苍白突兀。霹雳藤萝的鲜翠清凉不复再现,一如我与升平长公主曾在这里的年少时光。

银杏与小钱忙着收拾物事,只留绿萼在身边服侍。绿萼一面折起我刚刚除下的斗篷,一面抱怨起来:“选哪里不好,非要选漱玉斋。”

我掇了一只锦枕抱在怀中,歪倒在榻上。合目轻轻一嗅,依稀还有当年的茶香与墨香。“习惯了。以后再想来住上一日半日的,也难了。”

绿萼啧了一声:“姑娘怎么不明白?奴婢是怕圣上心里不自在。”

我微微睁开一只眼,不屑道:“你怕我失宠?”

绿萼瞪起眼睛道:“既嫁了,总得在意些。”

我仰面叹道:“我在御书房侍奉过太宗皇帝,太宗皇帝也来过漱玉斋几次,若他真的过不去,我便是刻意避开也无用。薛嫔的下场,就在眼前。”

绿萼道:“薛嫔是谁?”

我微笑道:“薛嫔是北齐文宣帝的宠姬,因文宣帝想起薛嫔曾与昭武王高岳私通,一时怒起杀了她。揣着美人的头颅大宴群臣,还将她的尸身肢解,以髀骨做琵琶。不一时酒醒了,又对着美人头颅流泪道,‘佳人再难得,甚可惜也。’”

绿萼的眼中闪过一丝惧色,不待我说完,便捂起耳朵:“姑娘胡说什么!”

我笑道:“怎么是胡说?恰巧那文宣帝也叫高洋,只是与圣上不同字罢了。”

绿萼的脸顿时发白,连声啐道:“姑娘这是在咒自己么?”

我失笑:“所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帝王之心,岂能这等狭窄?你过虑了。”

绿萼急得几乎流泪,甩开我的手道:“姑娘只知道吓唬奴婢!”说着站起身,“奴婢是不敢在这里服侍了,这就去寻这里的执事来。”

话音刚落,便听外面脚步声响,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在门外道:“奴婢采衣求见。”

绿萼破涕为笑:“说曹操,曹操到!”说罢将门外的宫女引进来,来人连忙跪下磕头,“奴婢采衣拜见娘娘,娘娘万安。”

我一怔:“娘娘?”

采衣道:“虽然还没册封,将来必是唤娘娘的,章华宫那边也是这样唤的。”但见她一身白绿衣衫,身量苗条,年方双十,美貌异常。我这才想起,景德元年我回宫时,漱玉斋有个叫小七的美貌宫女,当时我赐名为采衣,便是眼前之人。不想这名字竟一直用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