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是放肆的情感流露(第2/2页)

基金目前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与社会上更多成熟的公益组织或机构比较,我们确实不足费再多笔墨。不过,慈善本就不是一个拼资金的事情,我们可以不是最大规模的,最多资源的,但我想做到的是,我们一定是最用心的。

所以我一直坚持两个观点: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且要亲力亲为。在我们早期的慈善公益行为中,很多项目并不成体系,但只要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定会去做。包括去西藏做慈善这件事,很多人认为完全不用这么艰苦的做法,亲自运送物资,与孩子们游戏互动,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不如直接捐些款项过去。可慈善真的不是汇款邮寄包裹。如果不是亲自去,怎能知道当地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是什么?对福利院的孩子来说,对那些缺乏亲情见谁都叫“妈妈”的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物质上的捐助,而是关怀与温暖。

第二个观点是可持续慈善。有一次,一个国际上的捐助团队到学校做慈善。学校老师把孩子召集过来,集合,准备发东西。谁知,被老外制止了。他们认为,这种毫无付出就能获取的事情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对孩子将来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于是,他们召集孩子一起劳动,劳动的报酬便是捐助的物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善不是单纯的“给予”,成熟的公益行为,应该是更多地帮助求助者自救,培养他们一种技能,通过有原则地帮扶去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可持续慈善,真正长久的公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