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的河源(第3/6页)

西洋人不知文明是这样虚虚实实的存在。故罗素说0是一个群或团或类,殊不知0时尚未有一,如何能有这一群一团一类的一?而且数学是演绎的,归纳但是演绎行程中的段落,他以归纳法作成的群或团或类乃是科学的,而非数学的。以归纳法作成的0,即有内外,有非0的部分,有限而不精密,又如何能是数学的0?

0亦即是点,是点之初,从0生一,此时0遂是点了。又从点生线,从一生二。是一路演绎的过程,《隋书•律历志》有“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这“传曰”真来得辽远,乃是从新石器人传下来的。

旧石器时代亦有物生,但渔猎人对之不注意,是新石器人有了农牧与手工业,才看着并且晓得种的秧苗,养的小羊小马,一天天在生长;又因耕地纺织,才晓得工作的进度,不像渔猎人的只有得,或失,而没有已做了多少,还要做多少的认明。而且是在这种工程里,人才觉得了日影在移动,注意到它的一寸寸。

人世的诸般妙好,皆是一个生命的演绎,而在劳动中有着人与物的亲情,好比女孩子刺绣,看着绣的花从自己手里一朵朵生出来,有欢喜。因是一物的生长,故秧苗及小羊小马及纺织物的一节节发育进展,与日影的一寸寸换地方,皆不过是位置的移动。且因新石器人已有轮盘滑车及杠杆等,这种移动皆在手工业里压缩,变成更显明活泼的可被觉察,可被计算了。

数学从点有线,最短的线是二点,即是二黍。而数字从一到无论若干,皆只是点的线的演绎,故数从度,大小多少皆惟是长短。

从点线又有自理,如连结自理,两点之间恒可作一直线,亦只可作一直线,此即因是数学的点线才可能,若点有面积,线有阔厚,则或许可能作一直线,或许可作许多直线,亦不能有那样的自理了。自理又演绎而有定理,如欧氏几何学定理,自理从来只有这几条,而定理则可以多至数百条。数学在西洋,定理是希腊时才日益完备,但那自理则埃及时早有,而且远在阿瑙苏撒新石器时代已早有着的了。

点演绎为线是一生二,点线又演绎为自理是二生三,自理又演为定理是三生万物,这是四个顺位。但这四个顺位不单是数学的,亦要是人事的,才算得文明的遍在。如在中国,仁的演绎为义,即好比点的演绎为线。仁义亦即忠恕,忠己恕人,人是己的推广。但一人是人,二人则是朋友或夫妇了,这朋友或夫妻对于二人乃是新的东西。义又行于亲疏尊卑之别,而有五常,五常是人事自理,又从五常推广而为治国平天下,如洪范九畴,则是人事定理了。仁一义二,五常是三,治国平天下是三生万物。

可是这四个顺位在阿瑙苏撒的始生文明尚未具备。彼时在数学上,是定理未备,亦即万物未备,而止于三顺位。在人事上更连这三亦尚未建立,新石器后期虽出现父系社会,渐有五伦,可能有了一常二常,但未备五常,至于治国平天下的理,当然是更尚未演绎得到。彼时但有人的妙好,这在后来惟印度人保持原状,如西域壁绘里有一群菩萨在路上走过,那眉目清扬,完全是平人陌路相逢的桃笑李妍,但是未能以这份潇湘行于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文明的四个顺位,乃至亦遍在于人事,是后来到了中国才达成,故惟中国人能如此清楚,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阿瑙苏撒的始生文明,则惟止于三,且连这三亦不遍不备,故后世印度沿承,转为佛法僧三宝,西洋更歪曲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及辩证法的正反合三个阶段。

西洋是从巴比仑埃及时起,已因奴隶社会而损害甚至丧失了这份平人的潇湘,他们在最健康时亦惟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那平等不过是对等,当然更没有五常。西洋是虽有五伦,而无五常,有社会而无人世,有时间而无光阴,有空间而无位置,有地球与国际而无天下世界,是故数学成了独立,而在人事上则连文明的点线亦已迷失,不知可以有虚虚实实的存在,连他们的人亦是高等动物,高等而已,仍旧是动物。他们的哲学追求本体,是唯心的,或唯物的,要用气力来唯,故有了客观的逻辑,必还要有主观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