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说话本身以及说话的人(第2/2页)

有一年到韩国去访问,一个志愿者陪着我们,高高的一个小伙子,一头红发,戴着耳环,第一眼冲击力有点儿大,我没缓过来。之后,我努力不去看他的红头发,一直观察他。我发现他吃饭的时候会捂着嘴,出入的时候他一定给女士、老人先开门。有一次,我们都走出去很远了,发现他还站在原地,原来是十余米外还有一个女生走过来,这个女生可能跟他说了谢谢,也可能没说,他就只是鞠了个躬,然后跑过来追我们。

我突然发现这个孩子样样比我强,虽然还是不理解红头发,但突然就觉得特别好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尊重。

回到我自己,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希望我的女儿在选择她未来的道路时受到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否认,作为父亲,我内心当然是希望女承父业,但是如果她有她的喜好和追求,完全没问题,我也非常支持,坚决不会做那种强制性要求。在这里,我特别想和家长们说,和孩子观点不同、态度相悖的情况,我们都会遇到,谁也跑不了。我们不用总是强调“理解”,我们只要知道他们就是会有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他们就是有他们表达赞同或者反对的权利和自由。想想那个红头发的韩国男孩,不用理解,要尊重。

我女儿从来不会说你是我的骄傲,但是她会告诉我她爱我,也会偶尔给我一个拥抱。不过,有一段时间她在拥抱我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些拒绝,我突然有了一种危机感,所以赶紧对她说:“无论你长到多大,你都是爸爸的女儿。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再和爸爸拥抱了,那我的天就塌了。”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而又心灵脆弱的人。后来,她在跟我拥抱的时候偶尔会看手机,可能就真的只是一个仪式吧。没关系,只要你在我的臂膀,我不在意你的目光。

其实,这么多年我也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像别的主持人一样,很单纯地享受做节目的快乐以及因为做节目而带来的成名的快乐,就是走在街上谁都认识你,走到哪里人都对你充满善意的那种快乐。我报过案、排长队买过东西、出差坐过火车和飞机,几乎都能受到非常好的待遇,比如升舱或者让我先上,哪怕是出门买一个小糕点,也会有人说:“你等一下,我给你拿一个新出炉的。”我应该特别高兴的对吧,至少按道理没有理由不高兴,但好像就真的高兴不起来,我的朋友都说:“你太矫情了,你这个人没法养!”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在一个文明的国度,每个人都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和尊重。

每个人都普通而平等,走在街上不会有人莫名其妙嫌弃我走路慢或者是走路快而打我一顿;不会在下雪天我抱着孩子好话说遍,出租车司机就是不停,只是因为路程太短。听起来很荒谬是吧,但我告诉你,所有这些都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可能当时的当事人是路人甲,但如果我们不做任何的改变,很可能下一个就是我们自己。你不知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有多愤恨,真的,我在那个时候从来没想:“有一天我混成一个名人,变成一个大官,我让你们每个人都对我好。”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想的是,我不变,这个社会会变,它会变得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珍爱每一朵花,珍爱每一只小猫,那才是我们要的美好的生活,不是吗?

最近和女儿微信聊天,她说她正在看《三峡好人》,很喜欢里面一个镜头的画面和颜色。我跟她说,贾樟柯的电影都很好,最值得看的是《小武》。

她回了我一个微信表情,意思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