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采绿(2)(第2/5页)

这里所谓的‘黄栌木’其实就是栌山的‘栌’!这种秋天会红成一片,常常用做观赏的树木在陈嫣这座庄园里属于可以就地取材的那种,所以陈嫣抬头看到织室不远处的栌山林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颜色。

豆绿色染起来也不复杂,先用黄檗水染过一层,再用蓝靛水染。此时其实已经有了绿色了,但一般都是油绿色、粉绿色,鲜艳的豆绿色是见不到的!

而汉代时绿色是所有平民老百姓颜色里最受欢迎的,大概是一众灰扑扑的平民色里就他最显眼吧。也不止是平民百姓会穿,许多贵族男子也会穿呢!这大概是从《诗经》开始的传统,《诗经》就会唱‘绿衣’,使这种颜色在此时的汉人看来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所以陈嫣觉得,一旦推出这样仿佛鹤立鸡群的豆绿色,一定能够迅速地打开市场!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栌山庄园染房这边就以染陈嫣弄出来的五种新色为主了,而五种新色中又以金黄色和豆绿色为重!

这就是古代特权阶层的好处了,她根本不需要和手下的人解释什么,只要她坚持,其他人就会按照她的要求去做!

染绸的事情渐渐有了成果,陈嫣也就不用去管了,具体的操作自然有人去做!要是什么事情都归陈嫣承包了,其他人是摆设吗?

也正是这个时候桑弘羊拿到了家中回的书信,立刻匆匆忙忙地来见陈嫣。

“翁主!家中父兄已经答应了烘茧法换织室分润的事!”桑弘羊将书信递给陈嫣看。

书信其实说的很简单,大意就是说:要答应下来,一定要答应下来!然后就是开门见山地说明到时候怎么分成之类的,总之是拿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陈嫣没有和桑家讨价还价的想法,觉得对方的安排挺有诚意的,就点了点头,这件事就算是成了。

汉代不太流行契书,此时的人重视诺言,答应了就算是有这么回事儿!若是事后反悔,那是极少数的极少数。

事情既成,桑弘羊自然是通知家中,好让家中能够赶上今年最后一波蚕茧呐!

洛阳桑家那边也相当振奋,立刻投入本钱,再建了一家织室。和家里原有的织室在最后一批蚕茧上市时一同拼命收购蚕茧,因为桑家新建了一家织室,同时外人也难以得知他家到底入手了多少鲜蚕茧(此时商业情报还很不发达),总之桑家没有怎么惊动人,就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鲜蚕茧大收购。

对于其他的织室来说,可能只会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有点奇怪——这一批的鲜蚕茧格外不好收呢!最终的成交价竟然无端高了一些!要知道这一批的鲜蚕茧生长期并没有什么问题呀!

他们很难想到桑家的鲜蚕茧收购了一个在他们看来大的惊人的数字!毕竟他们始终都没有解决鲜蚕茧的保存问题,自然也就想不到桑家是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完了收购战的桑家也远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或者说真正紧张的时候这才到来呢!按照书信中所说烘茧法,立刻组织奴仆进行了烘茧,总算在鲜蚕茧出蛾之前完成了所有蚕茧的烘烤!

这一批蚕茧被收藏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确认——确定成功之后桑家知道此事的核心人物都非常激动!桑家并不是以纺织发家的家族,不过现在既然拿到了烘茧法这门技术,日后以此立足也不是不能够了!

纺织业的的利润啊…想想就让人垂涎三尺!

“今岁不过是牛刀小试耳!”桑家家主也是喜不自胜,踱步道:“今岁没赶上太多,明岁可从春蚕开始做起…若不是怕引起他人注意,使烘茧法流落出去,光是秋冬卖蚕茧也是好买卖了。”

旁边的长子笑着道:“卖不了蚕茧,也可卖丝线,秋冬季织室缺乏蚕茧的时候也是愿意买丝线的——到时家中专门经营一座纺室,只做纺线的生意,也能瞒过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