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自从陆云峥抓了那几个世家子弟直到现在都没放出来,一些官员就已经察觉到他在陆云峥面前说不上话了,后来太子又提出了什么劳什子核实田亩数量的审查制度,他就惨了,太子不待见他,认为他贪得无厌食古不化与世家官僚同流合污,世家官僚那边却认为他是跟太子一派的想要整治他们的,于是他们也开始排挤他。这些天他被弄的焦头烂额,儿子还被关在刑部大牢里,昨日,他夫人去看望乔玄霖,回来哭诉说谢琦这厮竟然暗戳戳让牢头殴打他还给他吃馊饭……

承平帝也看向他,“户部尚书你来说说看。”

无法,乔文渊只得上前一步,道:“回陛下,根据这两年登记在册的人丁数目大约有一千五万到一千六百万之间,去年户部收上来的税银共有一百三十二万两。”

他说完,陆云峥扯唇轻哼,带着一抹嘲讽,道:“尚书大人记得倒是清楚。”

乔文渊微垂着头,被外甥当众冷嘲,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陆云峥没理会他现在什么心情,而是继续说:“那么请问尚书大人,十年前我朝人丁多少?税收又是多少?”

他这样问,乔文渊愣住了,他哪里会知道十年前的数据?那时的户部尚书是他爹。

陆云峥见他答不上来,他朗声道:“既然尚书大人不知,那孤来告诉你,十年前,我朝人丁有一千万之众,户部每年收上来的税银有一百六七十万。一千万之于一千五六百看似少了许多,但大家切莫忘了,四年前,陈国归顺,可是给我朝增加了至少六百万人丁呢。”

“这样算下来,也就是说十年过去了,我大晋的人丁可以说丝毫都未曾见长,陈国归顺后人丁虽说增加了,可税收却在逐年减少。”他说完看向二皇子,轻嘲道:“二皇兄,这莫非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国力蒸蒸日上’?”

在古代,还有什么能比人口数量增长与否和税收多少更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兴衰呢?

陆云峥话一说完,一时间,二皇子被噎的无话可说,朝堂上也再次陷入了沉默。

乔文渊则感觉自己被陆云峥狠狠甩了一巴掌,脸火辣辣的疼,十年前他父亲做户部尚书的时候人口比现在少三分之一,税收却比现在多出了三四十万两,那少的那部分去哪里了?

一些人心里也琢磨过来,偷偷看向乔文渊。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朝臣们心照不宣。

眼看着局面又要翻转,二皇子轻咳一声,“三弟言过其实了,若我朝国力未增加,当年又怎么能灭掉陈国?”他说完立刻就意识到这么说不妥,陈国是陆云峥灭的,这么说岂不是为他提起往日功绩?

他赶紧转话题,“再说了,科举制在历史上到底没有先例,三弟又如何得知此项政策实施下去会比察举制更好?万一有损国体又当如何?”

闻言,承平帝皱眉,心说这个老二怎么回事?怎么处处都站在世家官僚这边与太子作对?

二皇子这番狡辩真可谓天衣无缝,陆云峥眯了眯眼,本来这件事都要说定了,二皇子却突然跳出来几次三番反驳令他,他知道二皇子向来谨慎,从来不是个莽撞爱出风头的人,更何况这次出的风头很明显会得罪父皇,陆云峥不信他看不出父皇是赞同科举制的,可是他宁可得罪父皇也要站出来,这其中恐怕……陆云峥暗道,莫非二皇子是想拉拢世家官僚?

陆云峥不禁想起紫檀说的一句话。

“殿下最应该做的是拉一群,打一个,让自己永远是多数派,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他微蹙眉心,如今这句话倒是被二皇子借机实现了。

他思索片刻,抬眸看向二皇子,“既然未曾实施,那二皇兄也并不能证明科举制比不上察举制。”

二皇子被他绕的一愣,不过他很快又反应过来,反驳说:“三弟也不能证明科举制比的上察举制,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