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7/7页)

“明天就要出院了,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们逛街去吧?”姐夫在病房里活动着身体提议说。

“好啊,反正你也没事了,在这里憋死了。”姐姐说。

月如圆盘,笑盈盈地款步而出,姐姐和姐夫吃了份汤圆,牵着手上了街。在病房里囚禁了三个多月,姐夫特别激动,看着什么都新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一个个小孩腆着笑脸,一手拿着“滴滴金”[1]“嗤嗤”地放着,或在空中划着圆圈,成一朵美丽的鲜花飘着淡淡烟雾;另一手里拿着“泥垛子”[2],小的点燃引芯,在手中拿着放,喷出一条条斑斓多姿的彩虹;大的就放在地上,冒出一棵棵五光十色多彩绚烂璀璨的花树。一个老大爷,乐呵呵地用铁桶做了个大“泥垛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边走边放,惹得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跟着跑。这边“泥垛子”带着余烬带着遗憾放完了,孩子们又跳跃着拥向另一个刚刚点燃的“泥垛子”。偶尔爆出的“二踢脚”爆竹吓得孩子们躲躲闪闪。更有调皮的孩子点着一片片灰药,用力扔向夜空,燃烧的灰药像流星在太空弧形划过,带着孩子们美好的梦想,倏而远去。

元宵节不愧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少男少女们手拉手,肆无忌惮地在这灿夜中放纵着。一会儿窜来窜去看“泥垛子”烟花,一会儿跳进秧歌队里扭几下,一会儿牵着手指手画脚看那花灯。今年的花灯花样也特别多,那吊灯,多以木质制成,镶嵌玻璃或绢纱,带着龙飞凤舞年年有余的各种绘画,有的还缀着玉宝石的丝穗;那壁灯,安详地悬挂在墙上,斜方形或正方形的“福”镶嵌其中;很多儿童手里还玩着手灯,有麒麟灯、老猫灯,以纸裹铁丝为骨架,糊以薄薄的纱绢,外涂透明胶水,绘以麟凤之形,头部与耳、尾皆以弹簧活动,且多以黑玻璃球为眼珠,脖颈粘以各色羽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虔诚的老太太则从玉米秸或高粱秸上剥下一片片秫秸篾,一层层缠上棉花,蘸上豆油,插在萝卜块上踮着小脚放在井台、碾台、磨顶、屋旮旯等处点燃,口中念念有词,是谓“散灯”或“上灯”。若无风,灯盏燃尽,称“收了灯”,预示着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姐夫兴奋地掏出一元钱,买了一个大“泥垛子”点着,像孩子一样欢跃着。火树银花下,姐姐幸福地偎依着姐夫,五颜六色的烟花映着姐姐红晕的脸,羞羞答答,更加纯真,更加浪漫,更添几分妩媚,更增几分幸福,幸福得像点燃的“泥垛子”花开满地。

[1]30公分左右的药捻子,内装花药。[2]用泥制成,形如圆锥,内装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