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热海的同路人(第3/7页)

其次是“爱发牢骚”的中野正吉。排错一个字,即使排错一个助词,他也不髙兴。这位先生的稿件里总爱乱用“傻瓜照相机”这个字眼。总编辑说:“这是个歧视语,是不是设法把它删掉,改用别的字眼。”可是,不出所料,中野大发雷霆地说:“‘傻瓜照相机’是普通的用语,宣传机构是取消主义者,动不动就让步,所以日语不断受压。由谁来断定是歧视语呢?宪法第二十条还保障语言表达的自由嘛,究竟是哪个单位的什么人受权可以断定和限制什么是歧视语,什么是被歧视语呢?我坚决不删,也不更换。”

亚希子好歹劝他改成了“全自动照相机。”另外,还要把同一作品中出现的“聋子的座席”改成“象为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见的人而设的座席一样,是远离舞台的观众席,换言之,就是声音达不到的不重要的位子。”把“瞎子的行径”改成“眼睛看不见的人无目的地乱摸。”这就成了对词的说明,而且前后文章不动,光改了用词,所以成了一篇奇妙的文章。对此,中野坚持说,“原样照登!”

亚希子认为中野的意见很对,表示支持。可这一来,她夹在总编辑和作者之间受气。总编辑说:“这种不象样的文章,有碍期刊的名声,不能刊登。”经过一番争执之后,最终还是按作者的原稿全文刊登了。

第三个是“超巨匠鬼金”,即鬼石金治郎。他有种种奇谈怪论:说什么5页纸的随笔跟我到纽约去取啦;负责与我联系的只限于杂志社最漂亮的美人啦;文章写不下去时,就坐“塞斯纳”飞机到空中去进行构思啦;因为面向剧场,制作了象是家属旅行纪念照片似的电影,出了大亏空啦。总之,他象是大众读物的出版新闻界一个快活的帝王一样。

这位鬼石偏爱亚希子,真是难得。为了看到亚希子,他总是把稿件一点一点地交给她。这个月决定刊登鬼石100页的作品,这当然是本月号的惊人之作。如果没有亚希子,他是决不会给她们出版社的杂志写稿的。

每次让她来取三五页稿子。她已经去鬼石家十多次了,从鬼石的表情就能看出作品已经写完,但还是不会白白地交给她,总要拉她喝喝茶,陪他说上一个多小时的话。

亚希子进出版社前,原以为作家是个声名显赫的职业,后来才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些置本职工作于不顾、热衷于影视的天才作家另当别论,如果是专业作家,就只能整天关在工作间,吭哧吭哧地把头埋在书稿堆里。

他们具有与社会隔绝的坚强意识。责任编辑则起到了使他们走向社会的作用。忙于工作的名作家,与世隔绝,接触年轻女性的机会很少。虽有女性读者存在,那也象纵有海水,却不能解渴一样,所以只能用作品中的女性充当朋友。他们确实连玩一玩的功夫都没有。这就是说,作家越忙就越渴望与女性交往,而能解渴于一时的只有女编辑。这并不是做肉体上的朋友,而是给添一点作家难以接触到的女性的气氛。

亚希子今天一天碰到这么三个难以对付的作家,弄得筋疲力尽,可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她还得到插图画家新城隆明家里去,把为鬼石的作品画的插图拿来。

新城正处于不遂意的时候,据说插画的构思还没有形成,如果真是这样,就可能没有画好。他也有名人那种脾气,自己不遂意的时候是决不给人动笔作画的。姐姐死了,亚希子连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功夫都没有。

从座落在成城的鬼石家绕到三鹰的新城家,已经是深夜了,亚希子按了一下门铃,新城夫人笑容满面地给她开门,并说:“早就等着您呢!”夫人的表情使她感到,插图已经画好,从而放了心。夫人把她领到客厅里,没等多久,新城捧着画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