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实录(第2/3页)

“这是4月9日晚餐时间之前通往赵壮临时住所的必经之路的路口监控录像。”视频侦查指挥员说,“我们昨晚做了个初步统计,往赵壮临时住所方向过去的行人大约是100多个。”

做了简单的快进播放后,指挥员切换了一个画面,说:“这是从赵壮临时住所往回走的路口监控,考虑到犯罪嫌疑人有清扫现场的过程,所以时间设定在晚餐时间后一两个小时。”

“等等,等等。”黄支队要求指挥员点击了暂停,说,“直奔主题吧。对于这两个画面,有没有技术处理过?能不能确定有多少人在特定的时间过去,又在特定的时间回来?”

指挥员点了点头,说:“经过分析研判,有21个人符合条件。我们分别对这21个人进行了截图,并且经过清晰化处理。下面,我把这21张截图发给大家看。”

屏幕的中央,开始幻灯片似的播放着截图。

截图播放得很慢,在每张截图播放完后,大屏幕会再播放一次原始视频,这是黄支队特别要求的。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的外形固然重要,但是行走步态也很重要。

在播放到第17张的时候,黄支队和王小美同时惊呼了一声。

这是一个穿着环卫工人橘黄色马甲的老人,头发花白,步履蹒跚。

“眼熟吗?”黄支队侧脸对王小美说。

王小美凝神思考,点了点头。

见到这一情景,指挥员迅速选择了反复播放键,视频里不断重复着老人走过摄像头,又走回摄像头的画面。

黄支队突然拍了下桌子,说:“老王头!”

“对!老王头!”王小美说。

丁局长一脸疑惑,说:“怎么?你们认识?什么人?”

“这个人就是第一个在凉亭公园发现血迹和女式高跟鞋的人。”黄支队说,“同时,他也是报警人。和他一起报警的是一个跳广场舞的大妈,据大妈说,她到现场的时候,正看见老王头在发呆,因为大妈没带手机,所以催促老王头报的警。我当时还在奇怪,一般人看到现场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报警,这个老头发什么呆呢?”

“你们是在怀疑这个环卫工人?”丁局长说。

赵伟说:“那个老头老实巴交的,不会是杀人犯吧?”

王小美笑了笑,说:“杀人犯不会把这3个字刻在脑袋上,杀人犯也不是不能老实巴交。我同意黄支队的观点,这个老王头有嫌疑。首先我们说过,多种巧合碰在一起就不再是巧合了。第二,老王头的工作地点是城西,他和我们聊的时候说一般不离开这块地界儿,而他此时在城东出现,必然有一些原因。”

“虽然21个人没有看完,但我还是很怀疑这个老头。”黄支队说。

丁局长笑了笑:“没关系,别忘了我们有撒手锏——DNA证据。”

“那么,我们现在就传唤老王头,用重复报警经过为借口,等他来了取一下他的口腔擦拭物,做个DNA比对一下,什么都明了了。”

老实巴交的老王头骨子里是很狡猾的,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在负隅顽抗了一个小时后,DNA结果摆在面前时,老王头终于崩溃了。

老王头出身贫寒,从小就是孤儿。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他就是在要饭中逐渐长大的。

改革开放以后,老王头做过一些小生意,赚过一些钱,但是在一次长途迁徙中,自己攒的存款全部被小偷偷了去。老王头恨得咬牙切齿。作为报复,老王头开始偷别人的东西,有几次差点被抓。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些游荡的少年,训练他们的盗窃能力,并且作为团伙首领,坐享其成。少年即便被抓,也很难追究刑事责任。而他分配均匀赃物,少年们一直没有把他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