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页)

那头戴帏帽的女子绞着双手迟疑道,“小女因水土不服,脸上暂且生有红疮,恐污了管事的眼。”

吴大娘心道,这般如黄鹂的嗓音,相貌定是不差的,便是有印子又如何?她淡然道,“这无妨,总归遮不住你的五官。”

女子仍有纠结,犹疑半晌,她缓缓抬手。

吴大娘见那双手肤色莹白,指如削葱根一般,觉着愈发满意,但待那女子将帏帽摘下来,她惊得险些连茶盏都未端稳。

她原本只道这女子说脸上有恙是谦词,谁知半分不掺假,也不知她生了什么病,竟满脸红光发亮的大痘子,形如天花一般。

吴大娘不与女子多说,当机立断把门外的小厮喊进来道,“把她带出去!不准再靠近我‘丰乐楼’一步!”

那小厮无二话,立刻拽着女子就往外走。

女子挣扎解释道,“管事,我这只是不适应京城的水土,引起的过敏症状而已,不日便会痊愈!”

吴大娘“呸”了一声,谁知道她是从何处染来的不齿病症,若是将来她酒楼的贵人也惹上了,那她岂不是有灭顶之灾?

她转而又坐回椅子上唉声叹气,自打她这里那引得膏粱子弟宴游崇侈的头牌入了良籍嫁人去了,生意便一日淡过一日,眼看着敬亲王府上又要摆“春日宴”,少不得要她带人前去宴嬉逸乐,届时她拿不出人来还不知要被其他几个酒楼的管事如何嘲笑!

忙过最忙的时辰,梅湘总算得了歇脚的空档。

她在柜台后坐着揉了揉发酸的双脚,念及以往在杭州坐镇药铺的掌柜时也从未这般累过,可见做饮食的营生想要长长久久下去,首要的就得保证足够的气力才行。

待她缓过劲儿了,就解下围裙,又从柜子里寻一面铜镜出来,对镜照了照。方才忙碌,鬓发散下来都不自知,梅湘把那捋碎发勾在耳后,又察觉外衣上都沾染了油烟气,可眼下也没个替换之物…

她最终搁下铜镜,想着起身去店外散散衣袍上的味道再去见叶微雨等人。

明月悬在城墙飞角的屋檐上,街上叫卖声此起彼伏。

有那推着小轮车卖糖葫芦的贩子从“潇湘居”前经过,梅湘招手唤他过来,买了一支糖葫芦转身入店时,忽地察觉有一头戴帏帽,薄纱遮面的女子在附近徘徊不去。

梅湘觉着奇怪,待那女子走得近些,她好意询问道,“不知姑娘可是在等人?”

那女子未料梅湘会与她搭话,略略吃了一惊,道,“不不…扰了店家生意,我这就走了…”

这女子声音空灵,似林间翠鸟,梅湘暗暗惊叹她得天独厚地嗓音。可惜地是她却无相谈之意,且还快步离去,梅湘只道是她有不方便之处,临进门前又往她离开的方向扫了一眼。

不知那女子是本就有伤在身,还是步子太快之故,未走多远,她就一个踉跄跌坐在地。

梅湘见状赶紧跑过去将人扶起来,“可有摔着?”

那女子隐忍着脚踝的痛意,道,“无碍。”

梅湘夫家本就是药商,开的药铺子也请了坐镇的大夫为人看病。她掌柜数年,耳濡目染之下从那大夫处也学了些“望闻问切”的皮毛来。

梅湘当下顾不得失礼,探手摸了摸女子的脚踝,察觉这一处肿大且她观女子神色还疼痛难忍,便道,“怕是扭伤了,我店里备了简单的伤药,且小妇人也略懂黄岐之术,若是姑娘不嫌弃,容我为姑娘包扎一番。”

女子见梅湘心善,又极为热心,大为感动,不经美目盈满热泪,“多谢娘子美意。”

两人进得店中,梅湘引女子到休息间里暂坐。

那女子果真如梅湘所料脚踝扭伤。

在为她上药包扎之时,想是绝着梅湘不是坏人,女子主动说起自己的身世。

“小女名为卿柳,原是苏州人士。月余前,陪同密友蓝烟返京探亲,只可惜物是人非,蓝烟的父母亲早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