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篇 为政篇第二(第4/6页)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