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既想出政绩,又怕担责任的领导 到了干事业的时候(第3/10页)

“我会注意。”在侯卫东心中,朱民生有明显的缺点,可是他的缺点是小恙,可以接受,而黄子堤作为市长,他的缺点属于致命缺陷。

周昌全没有深说此事,点到为止,他把话题转到了工作上,道:“如何抓好国有企业,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都在探索,我希望你能为省委、省政府闯出一条路来。具体政策不用我讲,你先谈一谈沙州企业的现状以及沙州的想法,然后我再谈。”

侯卫东担任副市长以来,头脑中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国有企业脱困问题,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汇报了。

到了下班时间,周昌全把楚休宏叫了过来,道:“我有接待,你别跟着了,陪卫东吃饭。”

让楚休宏陪着吃饭,这是周昌全对侯卫东的厚爱。要知道,副省长能抽半个小时接见一位副市长来拜访,就算了不起了,更别说让秘书陪着吃饭。

出了大楼,就是宽阔的公路、大片的绿化草坪。这是2001年修的市政府广场,不少市民在此休闲,与以前硬邦邦的省政府相比,经过改造的省政府周边环境显得更加和谐,更加人性化,这其实也是政治理念变化在市政环境上的体现。

侯卫东心思没有在广场上,暗道:“从实践证明,以前的模式走不通,既然要改革,还得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出路吗?”

楚休宏觉察到侯卫东有些走神,道:“卫东兄,我有一个疑问,绢纺厂是一个马蜂窝,别人避之不及,你为什么非得把这个马蜂窝捅开?”

侯卫东深知领导身边人的厉害之处,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周昌全的前秘书而得意,有意在楚休宏面前敞开心扉:“既然是马蜂窝,迟早要捅开,我想以此为切入点,下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盘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当上了副市长,就得恪尽职守,这是其一。其二,从客观情况来说,沙州市属企业在2001年大面积亏损,现在不积极主动地想出办法,以后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我始终坚持,早动手比晚动手更好,这是对市委、市政府负责,更是对全市人民负责。”

楚休宏提醒道:“国有企业太复杂,你有可能会背上骂名。”

“如果成功了,我也算为沙州企业杀出了一条血路;如果不成功,至少总结了经验教训。眼看着市属企业的危机而无动于衷,我会觉得遗憾。”侯卫东还有一个更隐秘的理由:我是最年轻的副市长,要想进步,就得做出政绩。如果市属企业改革成功,将是最好的政绩,将为我的仕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了餐厅,楚休宏接到了一个电话,他忙道:“大周哥,我和卫东市长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一辆红色小车停在餐厅门口。一位身材高大、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走进了餐厅,他身边跟着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

侯卫东眼睛一下就直了:与大周一同到来的人居然是晏紫。

大周坐下,与侯卫东打了招呼,便掏出手机,说了一阵又快又急的英语。侯卫东在大学里掌握的哑巴英语早就还给了老师,此时更是听得一片模糊。

晏紫没有想到又与侯卫东见面,出于礼貌,微微向侯卫东点了点头,随即冷冷一笑。

冷笑应该是笑的一种,属于能意会却没有准确概念的表情。

对于晏紫的专业能力,侯卫东素来还是认可的,但是他并不喜欢晏紫过于尖刻的性格,甚至还有一些反感。见到她莫名其妙的冷笑以后,便转头对大周道:“大周,你还是正式回国当海归了。”

“卫东,你怎么一不小心就当了副市长,上次我回国时,你还是县委书记。”大周笑起来时,露出了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很是健康。他指了指晏紫,道:“这是晏紫,省歌舞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