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第2/3页)

精英打扮的女孩啃着烧饼夹肉冲向大厦打卡机,西装革履的男士加班后拖着疲惫的双腿迈进租住的家,然后,这一批人恋爱、成家、生子,周围又被更年轻的身体填满……

许愿接到出差任务。深圳的一家公司与肖劲一直有业务往来,他们正筹备新的项目与肖劲已经做成形的业务有重合,许愿洽好参与了初创阶段的事务,对业务比较了解,所以深圳那边点名请她去指点一二。

这差使难得的没有压力,属于友情赞助性质。肖劲这人属于技术流商人,再加上这一业务不存在生死存亡的竞争,他也愿意派人当参谋。况且许愿的出席也侧面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许愿走之前,肖劲只嘱咐她那边湿气重,要多带两套衣服,以备替换。工作的事,二人早有默契,无需多言。

特种材料制造业的圈子真的很小,深圳的公司安排了2天的日程,在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上,许愿就碰上了老东家——徐景天。

徐景天是许愿上一份工作的领导。当时许愿在综合管理部,徐景天分管市场部,两个部门工作有交叉,许愿也有听命于徐总的时候。

许愿对上一份工作感情并不深,但对这位徐总印象却不错。许愿这人有个优点,职位方面肯定是人走茶凉,但私人关系方面,许愿留给前同事的印象倒是不错,她与几位前同事也略有私交。

徐景天上一次见许愿,还是出差等火车的时候。当时还有一位存在感更强的人物——林一山。徐总见多识广、老于世故,当时没有流露一丝一毫的八卦嘴脸,事后与林一山再如何谈及此事,许愿不得而知。但开幕式上,徐景天落落大方,对许愿也不摆前领导的架子,拉着许愿和他坐在一起。

与徐总同行的人里,有一个年轻女孩,张嘴就亲切地叫她“愿儿姐”,许愿一时叫不上女孩的名字,只记得她是自己办公室的常客,和于蕊相熟,还一起团购过打底裤。

徐景天大致问了许愿现在的工作情况,又说:“这行近几年发展得快,国家政策也好,平台还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话里是赞赏许愿,徐景天身边几个年轻同事点头称是,又谈到公司里一个跳槽到外企中国区做技术的人,大概去向不错,收入也耀眼,几个年轻同事又是仰慕,又是唏嘘。倒是坐在徐总旁边的女孩扯回话题:“每个人职业发展轨迹不同,我还没想过换工作,我要跟着徐总多学几年。徐总,您把您脑袋里的东西漏一点儿出来,就够我学上好几年的了。”

话说得美,身边的人连忙呼应。徐景天场面见得多,可恭维话也听得内心舒畅。他换了话题:“做市场的,要戒浮躁。小苏,你的相法也没错。”

许愿立时记起小苏的全名:苏芯茹。

一下子想起好几件事来,苏芯茹,大概比许愿早入职,她曾经把市场部活动剩下的水果分给各部门,许愿吃过。许愿还和于蕊、她团购过打底裤。还有,很多次,苏芯茹提到过林博士——她就是市场部“追林二人组”成员之一。

开幕式在5分钟后开始了,许愿连忙凝聚精神,注视着台上的主持人,听她介绍到场嘉宾。

此刻想到林一山,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段时间以来,她一直回避与他单独相处,在工作场合碰面,也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饶是如此,她还是感觉心理防线溃于一旦,怎么面对都不对,怎么表现都怪异。

索性不去纠结“身份”和“位置”,不去回忆与林一山的过往,在共同认识的人面前,尽量一视同仁——前同事、领导的朋友。

如果生活中别人有这种驼鸟心态,许愿总觉得好笑又幼稚,可轮到她自己,却荒诞而执著地坚持着。

林一山倒是越发淡定。他们单位装了指纹机,到了月底却没有员工的打卡记录,原来是新来的人事不会用,差点请人来维修。他和许愿认识的教授吃饭,教授讲他们学校有一个20出头的女学生,因为情绪问题离开学校就没再回家,失踪近两个月,家长认为学校监管不力,天天到学校门口拉横幅……诸如此类生活小事,他都跟许愿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