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吃惊的线索(第2/3页)

我松了口气,但低头一看,这一截臂骨好像是刚刚从躯体上脱落的,也就是说,土层下面,还埋着这截臂骨的主人。

一般人对死人的遗体比较忌讳,会避而远之,我也不是什么百毒不侵的金刚罗汉,我也会怕。但这个时候,我必须得看看人是怎么死的,避免自己也步他的后尘。我在周围看了一圈,很平静,只有模糊的流水声在黑暗里不断的回响。

脚下的土层非常的松软,我用刀子扒拉着,土层就被拨开了一片,挖下去很浅的一层,臂骨的主人,已经从土里露了出来。

遗体白骨化,甚至连身上的衣服也糟腐成了烂乎乎的一团,仅从这上面看,这具白骨死亡的时间,要比外面那个什么勘察小组的成员死亡的时间更久远。我接着继续挖,土层里的遗骨一共有两具,除了骨头,我还挖出了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死者随身携带的,里面竟然有两把带鞘的锈迹斑斑的长刀,两个烂透的皮质水囊,装干粮的袋子,还有一个盛满乱七八糟杂物的锦囊。

看着这些东西,人会出现恍惚的时空错乱感,眼前的长刀,皮水囊,都应该是只能出现在电影电视剧里的物件。

古旧的遗物,不由自主的就标示出这两个死者所存在的年代跟现在相隔甚远。在历次的寻找和探险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死了这么久的人,所以我蛮有兴趣,把遗骨和遗物周围的浮土都清理干净。

遗骨在土层里保存的很完好,可能死掉之后就没人碰过他们,这同时也说明,杀掉他们的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杀掉他们,至于他们身上的东西,连看一眼的价值都没有。骨头在土里几乎都沤糟了,可以看得出,这是两个成年男人,个子不高,但生前肯定孔武有力。

两具遗骨一上一下,在两个死者叠加的地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这团东西几乎锈到了骨架之间,我不想破坏遗骨,但最后差不多把两具遗骨都给抖散了,才把那团东西给拿出来。

这是一个被绢布和油布层层包裹的扁平的东西,它紧紧的绑在下面那个死者的胸口上,份量有点压手。外面的几层布都烂了,刀子一挑,就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是个扁平的木头匣子,匣子和死者一起埋在这儿,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自然环境的腐蚀,不过木匣子被油布包着,而且匣子本身也涂有涂料,在匣子开合的盖子中间,隐约能看到被拆开的火漆封口。

打开匣子,里面层层叠叠放着整齐的纸张和装订好的册子,匣子密封性很好,尽管封口的火漆被拆掉了,不过除了微微有点受潮,纸张还算很完整。

匣子里的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字迹,在这个地方看到写有字的东西,我肯定得看。在整整齐齐的纸张里,一本封面描金的册子显得很扎眼,翻开册子看了几眼,我的心骤然就是一动。

如果我没看错,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份驾贴。

所谓的驾贴,是明朝锦衣卫盛行的时候专用的类似于搜查令和逮捕证的官方文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同时,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专属皇帝的私人武装力量:二十四亲卫,锦衣卫是二十四卫之一,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权力很大,由明帝直属的特务机构。

从官制和从属来讲,锦衣卫不受任何中央或者地方官僚机构以及个人的派遣,它只能由皇帝亲自指挥。只要皇帝下令,锦衣卫什么人都查,什么人都抓。但归根结底,锦衣卫既然是一个执法部门,就会受到约束和管制,在锦衣卫外出抓人之前,必须到刑部去申请一个驾贴,有了这个东西,锦衣卫的行动才合理合法。

现在的人看起来,这个所谓的驾贴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在一些人眼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灰暗的一个朝代,司法混乱,尤其是锦衣卫,在部分影视作品里,被描述成一个胆大包天独断专行的特务机构,想抓谁抓谁,想杀谁杀谁。但在真正的历史里,只要锦衣卫被赋予了任务,那么他就必须要申请驾贴,如果没有驾贴这个东西,不仅仅是锦衣卫执行的任务不合法,就连执行任务的锦衣卫特务本人,也会失去执法权甚至人身安全。在明朝,就曾经发生过外出执行任务的锦衣卫丢失驾贴,结果被人以冒名顶替罪名活活打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