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不朽之作(第3/5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有一些人,他们唾沫四溅地证明,努力使别人相信自己的信仰。可自己却不相信。‘您为什么要让别人相信呢?我自己想让自己相信。’”

“孩子!我想在这样一个服苦役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那里休息,锻造自己的观点。我只剩下了一个信念:应该与领导协调一致地思考。斯拉瓦,就让像您这样的人奋斗吧。至于我,则我把原则都耗费在应付各种情况上了。安慰我的是一点:我们漠视真理,尽量消除它。但是谎言像泥潭一样让人陷进去。”

“连您也是!您会陷进去的!也许,最好陷在真理中?”

“什么?难道为自己写真相?可是对自己我本来就知道它。而为别人写——又会把我关起来的。”

“可要是出现了缝隙呢?”

“骂一声后好躲进去的缝隙?缝隙……还有真理——它在哪里?还有它是谁的?你的?我的?他们的?费希特万格向全世界解释,纳粹分子正在把德国变成一所疯人院。但是他来到了一个国家,这里做得巧妙,于是他开始处于困境……您是知道的,斯拉瓦,我对索尔仁尼琴的态度如何。是他,而不是另外什么人成了我们集中营时代的表达者。但是难道这是他的才能的功劳吗?不是,是偶然的事。我认识一位老作家,他有一部与《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相似的中篇小说,只是完成得更早。并且从像您这样的热爱真理的人的观点看,它要更强和更黑暗得多。小说没有到特瓦尔多夫斯基和更高层的手里。可就是到了,也不会刊登它的,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犹太人,并且他被残暴地杀死,而当尸体被运出集中营时,警卫为了检查,按照规定用刺刀扎透了他的心脏。乐观主义没有表现出来。亚历山大·伊萨伊奇钻进了缝隙中,那就谢天谢地。但是许多其他人留了下来,而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这个人是谁?”

“这个问题有失分寸,孩子。”

“对不起,”维切斯拉夫感到了难为情,“我的意思是,我也许知道作者。”

“如果知道,您就猜猜吧。我们坐会儿吧,你看有条空长凳,我走累了。”

雅科夫·马尔科维奇从兜里掏出了一张折叠起来的《劳动真理报》,把它铺开,呼哧着坐了下来。

“那好!”斯拉瓦在旁边坐下。“假定信仰没有,但是诚实——单纯的人的诚实还有吗?”

“嘿!诚实……谁需要它?难道胆汁可以流遍全身并使它健康吗?不,我想和那些我把生命耗费在了他们身上的人一起陷在谎言的泥潭里。我日复一日地反复说着崇高理想,竭尽全力把他们拉入泥潭。诚实只会碍事。”

“那良心呢?”

“良心?……”拉伯波尔特不做声了,他的目光变得凶恶。他痛得皱起了眉,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糖,剥开了,嘬了两口。胃液集中向糖果涌去。雅科夫·马尔科维奇打了个响嗝,他感到轻松了些。“斯拉瓦,您没见过我的良心,我自己也没见过。就算它有的话,也早就给引导到必要的轨道上了。我母亲被沙皇流放是因为要让我自由。而我呢?他们命令我多说一些话,不然会把我妻子关起来。随后我从良心大学毕业了。可现在我听到儿子说,这是我的错,弄得我们的自由比监狱还糟,于是我把这个归罪于我的母亲。链条连上了。我干吗要受良心的煎熬?我要把剩余的精力用于证明,我们苏联的停滞状态是最进步的。”

“喂,拉普,您是骗局设计者!”

“我?是这样的时代。如果后代称呼我们的时代,那么不会是原子时代,不会是航天时代,而是伟大的造假时代。而我,时代的好男儿,不白白吃面包。我有用处。马卡尔采夫留着我,因为和我一起他放心。他自己是个渺小的人,尽管也硬充正派人。亚古博夫没有我也是条小爬虫!这部机器只有依靠像我这样的蠕虫状动物才能生存。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