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漂浮(八)(第2/3页)

柳小姐与验尸官吴头验了半天,没发现任何刀砍斧剁。依着吴头平日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就该当自杀处理了,但柳小姐有别的看法。

“怎么?有蹊跷?”孙大人皱眉。

“我总感觉……这不是个好兆头……”

孙大人此刻不想再拖,草草一笔,当跳河自杀结案。丁文书很不乐意,但手中的毛笔拽不过孙大人的,只好依着他的意思,写下自杀两字。

这件事最终搞得所有人都不高兴。孙大人烦恼,成天期盼有人来认尸领走;丁文书与柳小姐的眉头愁云密布,总感觉要出什么事;书棋日子也不好过,丁叔心情不好,逼他念书更严厉了;最倒霉的是吴三,几乎没了生意。谁会想吃一条泡过尸体的河里捞出来的鱼虾呢?

若不是尸体保管在衙门里,吴三恨不得割下几块人肉,当着乡亲们的面试吃。以此证明该肉与之前的鱼虾牛肉没有任何区别,而且也一定是大补。但是想了想那天夜里的情形,最终因为胆怯放弃了这个计划。

唯一开心的是谢掌柜。他还特地带着下人,到河边散步,走到吴三船头,看着吴三着脑袋,大笑问道:“吴老板,这次漂来个啥?有鱼卖吗?”说完哈哈走开。

乡亲们认为这是龙王爷发怒,以此惩罚人们吃了他的虾兵蟹将。但是质疑者接二连三冒了出来,认为龙王爷压根就不灵。最终,反对意见占了上风,龙王爷的香火渐渐少了。只有一些顽固的“龙宫赐福党”死不改嘴,并且大声诅咒判教者,认为他们要倒大霉!为首的党魁高声疾呼:西河口要遭天谴!

他们对了。

……

第二具尸体也来了。这次来得光明正大——是在正午时分来的。但是由于吴三早有防备,摇船巧妙走位,躲过尸体。那尸体只好微笑着遗憾与吴三擦肩,静静漂去了下游。

就在西河口传开此消息且啧啧称奇的下午,第三具与第四具尸体也并肩漂来。

随后是第五、第六、第七……

西河口的小孩子们,包括书棋,由一开始的惊吓,变为了习以为常。“诶,下午去河边看水漂子不?”“你有胆捞一个上来?”“得了吧,捞上来能干啥?俺们躲猫猫,让水漂子来抓俺们啊?”“你家不是最近没钱买肉吃么?捞回去让你娘煮给你吃!哈哈!”

还是那句话:日子总得一天天过。无论如何。

西河口的人们不知为何突然集体感染了人道主义精神,提前拥有了“人与动物本来一样”的至高境界。本来嘛!头回来的鱼,是死鱼;之后来的虾,是死虾;再后来的牛羊,也是死的。为啥就不能来死人?同样是尸体,为何要大惊小怪呢?

见百姓们并未惊慌,也丝毫没有在衙门口抗议的意思,孙大人松了口气,与民同静。

只是尸体日渐增多,熙熙攘攘,而西河口桥洞略窄,有些时候流通不畅,就堵在了一起。遇到这种情况,百姓们自发将一些尸首捞了出来,挖了些坑,草草埋葬。堵塞的水流得到疏通,再次运转。

一些经商的掌柜们,偶尔看不下去,便请了些道士和尚来给尸体做法事。这样不也显得自己行善积德,不是么?

远来的和尚看到此情此景,吓了一跳,差点不会念经。后来弄清楚真实情况,口诵阿弥陀佛,表示要加钱。超度一个灵魂和超度一河的灵魂,毕竟不是一个量级的工作。后来见生意兴隆,顺便把自己的师弟师哥们都叫了来。一时间,西河口僧道密布,沦为宗教小城。

……

这天清晨,丁文书带着书棋外出散步,顺便买菜。两人不可避免走到了桥边。丁文书想看看河里的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领着孩子上了桥。

桥上站着一位道士,看年纪五十来岁。风挺大,吹得他道袍飘扬,一股子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