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2/2页)

卡佛嘟哝一声,火气更大了,因为他发现,沃德尔看到有摄像机在场显得非常亢奋。两人基本上都待在帐篷里,很少出去。卡佛觉得,一有机会出去,沃德尔就磨磨蹭蹭,不想进来。

“尸体一运走,他们就会离开了。”沃德尔仍望着外面的摄像机,说道。

“要是我们仍然把这里搞得像他妈的凶杀现场一样,他们是不会走的。”卡佛气冲冲地反驳。

沃德尔没有答话,但卡佛还是发作了。

“可怜的婆娘跳楼了。没有一个人看到。你所谓的那个目击者吸可卡因吸成了疯——”

“救护车来了。”说着,沃德尔不顾卡佛的反感,再次溜出帐篷,然后站到所有摄像机的面前,等待救护车到来。

这条爆炸性新闻把其他诸如政治、战争、灾难等方面的新闻全都挤到一边,而关于这条新闻的所有报道均附有死者生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姑娘面容俊俏,体态婀娜。短短几个小时里,为数不多的几条已知信息就像病毒扩散一样,迅速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公众对下面的话题议论纷纷:死者有个明星男友;独自一个人回家;有人听到尖叫声;跳楼自杀……

她男友忙不迭地躲进戒毒所,但警方的态度仍然捉摸不透。她死的头天夜里跟她在一块的人遭到记者的纠缠。报纸和电视铺天盖地地报道相关新闻。有个女人发誓,就在死者坠楼前,她听到死者跟人争吵了片刻。结果,那女人借此红了一把——她的照片上了报纸和电视,跟那个漂亮姑娘的照片摆在一起,只是尺寸相对小些。

但接着,令世人大失所望的是那个目击者被证实是在说谎,也躲进了戒毒所,但那个著名的头号嫌疑人却再次露面了。这两个人好像晴雨匣里的男女人偶似的:一个出来,另一个就得进去,永远不可能同时待在外面。

所以,最终的结论仍是自杀。在一片惊愕中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关于死者的故事再度掀起一阵小小的波澜。众多评论家撰文称,她凭借狂野与美貌获得超级巨星的光环,但因精神错乱、情绪不稳,无法承受这样的光环;她出入的圈子淫乱、奢靡,导致她不断堕落;堕落使本来就脆弱的她彻底崩溃。那些评论家利用她的故事,幸灾乐祸地进行僵硬的道德说教。鉴于许多评论家把她比作伊卡洛斯[2],《私家侦探》为此特意增开了一个专栏。

最后,世人对此终于失去兴趣,就连记者也无话可说了,但太多的话已经被说过了。

[1] 阿克奇乌斯(公元前170年-前86年),古罗马诗人和学者。

[2]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使用蜡和羽毛所造的双翼逃离克里特岛时,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结果跌落水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