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君子小人(第2/3页)

“哼哼,若是换成其它人,许某自然会有些许担心,可是这忠义军却不同其它,其军纪森严,若是有前线将领擅自行事,自会有军法处置!”

冷笑之余,许云程又感叹道。

“天下往往只闻淮王忠义之名,却不知其最长练兵,其麾下忠义军军纪之森严,远非他人所能相比……”

面对许云程的称赞,张沐却有些不解的问道。

“厚涤兄,既然如此,那为何兄会选择李将军,而非淮王?”

这正是张沐好奇的地方,在他看来,李子渊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

喝了一口茶,许云程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好一会才反问道。

“这古往今来,堂堂君子又岂止淮王一人?就像那宋襄公,原本于史书上是何等之正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春秋打仗讲究的是‘礼’,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而非以阴谋狡诈取胜,可到宋代苏轼的《宋襄公论》,一句‘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之后,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之后,这承诺、信义,于世人来说,不过只是文人笔墨罢了,以世人观之,李将军曾入三门,而先后背叛三门,实可谓之三姓之奴,其人品低劣自不需多言,可是于许某看来……”

由古而今的徐徐说道着自己的看法时,许云程的语气中带着轻蔑,那是对世人的轻蔑。

“李将军先出淮王门下,得已掌持一军,再出苍水门下,得已执掌一地,现更是拒延兵之命领兵北伐,为天下之先,虽是三姓之举,可当真之世,又岂有人在意所谓之承诺,信义,待到他日李将军北伐功成之时,其就是我大明第一功臣,至于所谓三叛……不过只是世人短见罢了!”

许云程的一番话,让张沐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来,甚至有些失言的说道。

“厚涤兄的意思就是淮王不够奸!”

何止是不够奸,分明就是宋襄公嘛!

瞬间,张沐便明白了,他看着笑而不语的许云程说道。

“小弟明白了、明白了!”

“明白了?”

许云程笑问道,在张沐点头之后,他才解释道。

“所以,读书要多读史书,以史为镜,可知兴衰,这话并非是说予帝王,亦是说给我等,你以为这古往今来,明君贤臣一个个皆如人们所言那般高洁?其所谓之高洁,不过只是世人吹捧而已,若是贤臣如宋襄公一般重信义、讲承诺,又岂会是奸臣的对手?君子可其以方,这世间最容易对付的就是君子,君子做事处处讲究信义,而小人却是事事反复,如此君子又岂是小人的对手?”

许云程的这番话,完全颠覆了张沐对许云程以及世人的认知。

不够奸诈!

这正是许云程选择李子渊的原因,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足够奸诈。

“可,可以李将军之品性,若是于其门下,又怎能安心?毕竟其人品,委实让人不甚信任。”

张沐犹豫着道出了他的担心,可是他的话换来的却是许云程的一阵大笑。

“沐原,若是如此,那李子渊麾下又岂会人才济济?李子渊之奸诈在于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如此手段自然是成大事者所必须,就像今日之开封,若是换成其它任何人,又岂会任由许某凭三寸之舌,便得了这开封城,君子爱惜羽翼,越是如此,又越不可能是李子渊之对手,成大事者而不拘小节,纵是今日朱明忠于开封动兵,世人又岂会言其不忠?又岂会言其挑起内讧?顾忌如此之多,又怎么可能成以大事!”

感叹之中,许云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说道。

“方今天下,明有四将,延平据以南京、苍水据以南昌、淮王据以江北,再就是李将军把握湖广,而四将之中,延平出身豪门,性情耿真,不屑种种手段,苍水文臣出身,拘泥于小节,虽有手段亦不愿为之,而淮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