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煤荒(第2/3页)

老刘紧跟在后面。

“魏国的那个单子怎么样了?千万不能拖单子,知道吗?”

一进门戴德坤就直接问道,年过六十的他声音依然宏亮而清晰,举止威严的他,一看就知道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东家”。他的话还没完,坐在那里的办事员霍地一齐站了起来,内中有一个瘦高个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董事长……。”

他是公司的销售科长孙存茂,他一面说话,一面跟在董事长的身后。

“现在魏国的那笔单子,我们已经完成了85%,董事长,上次我和您提过的生产人造丝的设备,我已经和几家书院联系过,咱们现在的设备肯定不行,如果进行改造的话,大概需要投资380万,不过旧设备肯定要淘汰,我已经联系了一家德国的企业,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们愿意买下咱们的设备,董事长,这些年人造丝一直都很红火,设备也是供不应求,所以我觉得……”

一听说淘汰设备,戴德坤脸上的肌肉一动,似乎是微笑,对他瞥了一眼,然后就随口说道。

“孙科长啊,这件事情,容以后再议吧?”

“是,是……”

尽管自己建议没有被批准书,但孙存茂仍然陪笑说道。

“董事长,我知道了……”

就在他话音落下时候,突然,办公室里的灯熄灭了,不但灯熄灭了,就连同隔着窗户都能听到的机器的轰鸣声也戛然而止,原本脸上还带着微笑的戴德坤立即恼火道。

“他么的,给那些龟孙子打电话,问问他们,为什么又停电了!”

他口中的“龟孙子”自然是上海的埔东电力公司,这一带都是这家电力公司供电,现在电停了,肯定是那边拉了闸,很快,肚子正压着火的戴德坤就得到了汇报。

“董事长,电力公司那边回电话说,因为煤炭不够,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六点,所有的工厂都拉闸……”

“什么,又拉闸,这个月是第几次了?你给我问问,他们到底是想涨价,还是真闹煤荒,我还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大明,还能天天闹煤荒!”

也难怪戴德坤这么恼火,拉闸限电亏得是钱,而几乎每一次都是因为煤荒。

其实对于“煤荒”,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江城市,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次“煤荒”。只不过,这一次似乎和往常不太一样,不但上海拉了闸,就连南京、武汉以及沿江的许多城市都拉下了闸刀。

煤没了!

煤炭不足!

当天晚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载了一个新闻——长江“煤荒”,详细解释了这场煤荒的起因——大明的煤藏量极为不均,北多南少。东北、华北及关中地区占总额的七成,但是绝大多数市场都在江淮两地。尽管一直以来,大明的各家煤矿公司都一直通过海运以及铁路把北方生产的煤炭运到长江沿岸各地,但是运输量却总赶不上不断激增的消耗量,供需问题已经发生了几十年,“煤荒”以及相应的“电荒”总会时而发生,对于这一切,沿江各地的人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只不过,这一次似乎比过去更严重一些。

“现在,从上海到重庆,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在限电,除了湖南因为有本地煤矿的补充,情况还算凑和之外,其它的各地电荒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了!”

作用内阁首辅的方新如,听着下属的禀报,眉头皱得越来越紧,出身于桐城方家的他,一直都是以先祖方文正公为榜样,成为方家第二位首辅的他,更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翻事业,可是现在看来……

“那些煤矿公司怎么说?怎么就突然闹起了这么大的煤荒,就是当年乐浪省发洪水,也没有闹得这么大啊!”

方新如口中的乐浪省,就是朝鲜北部,在朝鲜并入大明后,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北方成了乐浪省,以此表明那里是中华故地,至于南方则称为“慕华省”,尽管在民间大家还是习惯用朝鲜称呼两地,但是在官方乐浪就是乐浪,慕华就是慕华,两个地方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中华故地,后者是归义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