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第2/17页)

一身的红,披着件绣满石榴花的斗篷,她轻盈的站在台子中间,先屏息默立,再举目对台下一扫,双目炯炯,清亮有神,观众都不自禁的精神一振。她敛眉片刻,再盈盈一拜,声音清脆而响亮的说:

“小女子石榴花向各位见礼。”

话才说完,只见她轻轻的一个旋转,瞬眼间,那件红斗篷已卸下了,一直抛向后台。露出她那红衣红裤的短打装扮,腰上的红汗巾,拦腰一系,更显出纤腰一握。再一转身,她手中不知怎的已多出两把明晃晃的长剑来。双剑交叉着当胸而立,她再见过了礼,就舞开了剑。动作由缓而疾,由疾而速,慢慢的,双剑上下翻飞,倏起忽落。只见两道剑光,环绕着一团红影,在台上旋来转去,翻翻滚滚,分不出哪是剑,哪是人,就像两道电光不住闪烁,而电光的中心,是一团灿烂的红云。观众看呆了,看傻了,看愣了,直到石榴花一个轻纵,落地无声,抱剑而立,再盈盈下拜时,观众才疯狂般的叫起好来,疯狂般的鼓掌,疯狂般的叫着再来一次。石光祖带着猴儿出来了,猴儿戴着小帽,穿着蓝缎袍子,腰中系着白绫绦子,双手抱在胸前,一副穷酸的书生打扮,才出场就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徒弟阿全和阿江,开始拿着盘子在观众中穿梭着收赏银了。

在这整个的表演过程里,观众们都热烈万分,有笑的,有叫的,有鼓掌的,有赞叹的……却只有一个年轻人,站在东北角落里,默默的看着,既不鼓掌,也不叫好,却全神贯注的凝视着石榴花的每一个动作。石榴花一下台,三哥石豹就对她悄悄说:

“妹子,你注意到东北角上那个人吗?”

石榴花看过去,那人和人群有一小段距离,穿着件青缎的长衫,孤独的立在庙檐之下。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面貌。石榴花不解的说: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我也不知道,只觉得他有些古怪。”

“有什么古怪?一个青年书生罢了,三哥也是,跑遍江湖,什么怪人没见过?一个书生也大惊小怪起来了。”

石榴花的话还没说完,阿江兴冲冲的跑了过来,举着手中的赏银盘子,对石榴花说:

“你看怪吗?石姑娘?有个客人一赏就是三两的银锞子呢!还说明是赏给你的!”

“是吗?”石榴花对那盘子望过去,真的,在一些碎银子和制钱之中,那银锞子显得特别的触目。“是怎样的客人赏的?”

“你瞧,就是东北边角儿上那个少爷。”

石榴花微微的一愣,再抬起头来,对东北角上望过去,那年轻人已经不知在何时悄悄的走掉了。阿江诧异的耸了耸肩:

“咦,奇怪,就这么一转眼工夫,那人就没影儿了。”

“好了,把银子收起来吧!”石榴花呵责似的说:“别那样没见过世面,又不是一辈子没看过银锞子!”

阿江收起了银子,石榴花也转身去准备她的花鼓。这件事并没有在她脑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客人因为赏识她而多赏钱,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很希奇的事。可是,第二天,当她出场时,石豹在她耳边低声说:

“注意东北角儿上,昨天那个人又来了。”

石榴花皱皱眉,看过去,那年轻人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身边多了个留着大胡子的老年人,穿着黑衣,靠在庙前的柱子上,对这边静悄悄的注视着。石榴花披上了披风,她不让这年轻人困惑自己,跃上了台,她依旧表演着她那套剑法。当她下台时,她知道,那年轻人又赏了一个银锞子,和那黑须人一起走掉了。

第三天,当那年轻人再度出现时,他身边不止多了那黑须人,还多了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虽然距离很远,那大姑娘仍然使石榴花一怔。在江湖上跑惯了,见多识广,各种人都看过,这大姑娘虽然穿着件普普通通的藕色小袄,系着白绫百褶裙子,却身材修长,亭亭玉立,看那站立的姿势,就如玉树临风,飘逸而雅致。石豹靠在台下的柱子上,对石榴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