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处绚烂(第2/2页)

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出,黄庭坚心中有着自己坚持的道义,那些符合心中道义的人,都会得到他的推崇。在政治理念上,黄庭坚和王安石是对立的,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佩服王安石的人格,他会在王安石遭人唾弃的时候,站出来为王安石说公道话。这是何等博大的襟怀!

就诗风而言,黄庭坚的诗是宋格的典型,但“宋格”二字,不足以限制他。他与所有的成名诗人一样,都只不过是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把内心的真情抒发出来而已。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唐宋差异,也没有古今差别。常见学者批评江西诗派作品生硬、不自然,这显然是流俗之见,乃不细读江西诗派作品所致。试问即就这首诗而言,何尝有半点生硬之感?其实在黄庭坚的诗集中,其句子的内在意脉,大部分都是很通顺的。

唐诗和宋诗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两大瑰宝。谈及宋诗,不可避免要谈到苏、黄,然而今人谈苏、黄,往往将苏诗高置在上,对黄诗的着墨则相形见少。黄诗的好处,实在不让苏诗。苏轼才气大,其诗胜在流动飞扬,但“辞达而已”的后果,往往是一泻无遗,予人回味的空间不免变窄。黄庭坚的诗也追求达意,但在达意这条路上,不迈出到达尽头的那一步,保留了较多克制,是以他的诗顿得住,余味悠长。苏、黄在世时就已齐名,奈何后人或震于东坡才气,或耳食俗论,往往看不到黄庭坚诗的高处。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