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3页)

乔依之唇角不由得绽放出一抹笑容。

倒不是因为花颖学姐在夸自己,而是她最后那句‘庆幸’,这已经足以看出花颖的品性了。

乔依之出了卫生间,去另一边楼道晃悠一下,暖洋洋的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脸上,把脖子右上方那颗小痣照的都几乎透明。

李闻风走过来就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他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结果乔依之还是抬眸看过来,他索性直接走过去,说:“吵到你了?”

“没有,一起来晒太阳吗?”

李闻风站在乔依之旁边,刚从空调房里出来的‘冰镇’感觉被太阳一晒,只觉得暖洋洋的。

周良策教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过来了,他一脸的凝重,询问:“乔同学,你还是高中生?”

乔依之点点头,说:“他也是。”

周老又问:“你们俩这次答题都是满分?”

这回是李闻风回答的,他收起了吊儿郎当,但嚣张和散漫还是无处遁形:“是啊。”

周老顿了顿,吸了口气,说:“你们对大学和专业有什么想法吗?如果选择在国内,科大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国外,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我都可以给你们当推荐人。”

不过,说实在的,周老其实不太建议年轻人直接在国外读本科。

毕竟大部分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还是做不到跟母语人自由交谈。这就会间接造成这些十七八岁就出国的学生很难交到好朋友。

试想一下,一个人刚成年的人在国外人生地不熟,交朋友都难,再加上学业压力大,真的很容易造成情绪崩溃。

当然,乔同学不在此列。

但还有句老说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果不是为了拿外国的绿卡、移民的话,本科最好还是在国内读,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发展人脉——你的交友圈、导师、同学等都是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毕竟,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都分派系,就算做同一个研究,也分圈子,

假如一个人的目标就是回国发展、搞研究,那肯定是国内读本科,国外top10直博。

毕竟国内top大学的本科那是真的强。不比国外差的。

但这些话周老没有当着两人的面说,他顾及着两人那明晃晃的16岁年纪,不好把未来讲的太险恶。

毕竟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在逐渐成型,他们做事认真听话也认真,周老不希望自己的话影响到他们。

因此,周老除了建议他们如果想在国内读书的话可以考虑一下科大,其他的并没有多说。

乔依之莞尔:“谢谢周老师的好意,我和我朋友应该会选择在国内读本科。”

周良策能从两人的眼眸里看出来,他们想在国内读书的这个想法是认真的。

这两位同学别看年纪小,但都是对自己未来有打算的人。

周良策教授说:“我很欣赏你们的天赋,同时,我也尊重你们的选择。如果想在科大读书,我或许可以去院里给你们争取最优惠的录取政策。”

他确实有底气这么说,这俩孩子三十分钟的题目量十分钟就能写完,还全对。

这样的奇才上哪儿找去?

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周良策想,如果科大光电院不给保送录取,那他就真的会有点失望了。

他觉得,两位小同学这样的天赋,迟早是要发强光的,那会儿再要跟清河争,就太难争到了。

毕竟,在所有华国人心里,top3肯定是顶尖的。其他学校好归好,但top3就是不一样。

乔依之已经跟陈礼教授搭上线了,但这话又不能直说,她赶紧婉拒周教授。

“周老师,我们俩都是西川省景宁市的,读大学应该不会出省……”

乔依之今儿从周教授这里学到了实验步骤的设定方法,对她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