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晚上8:30~晚上11:00 (美国中部时间) 3(第2/12页)

那天早上,基斯·贝克斯菲尔德开车去利斯堡的华盛顿航路交通管制中心上班,路边的野玫瑰开得正好。他想起上高中时学的济慈的一句诗——“只因夏季早充盈……”,用来描述这一天似乎非常妥帖。

那时,他和娜塔莉以及两个孩子住在马里兰州的亚当斯顿。他像往常一样离开温馨的家,开车进入弗吉尼亚州境内。他把那辆大众敞篷车的顶棚放了下来,无遮无挡,一路享受着风和日丽。等航路管制中心那栋熟悉的低层现代小楼映入眼帘时,他比往常都觉得轻松。事后他曾怀疑,这种状态是不是也间接导致了后来发生的事。

进了管制室,虽说墙壁厚厚的,没有窗户,也不见阳光,但基斯觉得外面夏日的灿烂也渗透到室内来了。就连70多个身穿衬衫正在工作的管制员似乎也露出轻松的神情,与平时一年到头压力重重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今天的空中交通管制任务比往日要少,因为天气真的太好了。许多非商用飞机——私人飞机或军用飞机,甚至是几架民航班机,都采用目视飞行,也就是飞行员“彼此看得见”,在空中相互避让,不需要用无线电向空中交管的航路管制员报告。

利斯堡的这个华盛顿航路中心是一个很重要的管制点。东部6个沿海州的所有空中交通都归它的中心管制室监管指挥。管制区加起来超过10万平方英里。在这一管制区内,无论何时,只要飞机申请仪表飞行,从离开航空港那一刻起便会受到利斯堡航管中心的监视和管制,一直持续到它飞行结束或离开这一管制区。进入这一管制区的飞机是从其他管制中心移交过来的。美国大陆共有20个管制中心,利斯堡是全国最繁忙的一个。它涵盖了“东北空中走廊”的最南端,要知道,这个空中走廊每天的交通是全世界最密集的。

奇怪的是,利斯堡离任何一个航空港都不近。它距华盛顿特区40英里,因此航路管制中心是用华盛顿特区的名字命名的。管制中心位于弗吉尼亚州郊区,由一群低矮的现代楼房组成,带有一个停车场,三面被起伏的农田环绕着。附近有条小河叫布尔河,因南北战争时的两次战役而名垂青史。基斯·贝克斯菲尔德有次下班后曾去了布尔河,在那里思索着利斯堡迥然不同的过去和现在。

这天早上,虽然知道外面是晴朗的夏天,但这座教堂般宽敞的管制室内一切照旧。整个管制工作区比橄榄球场还大,依旧和往常一样灯光昏暗,正好能让人看清那十几个雷达显示屏。这些显示屏上方都悬挂着罩子,排成几排。任何人一进来,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管制室里的噪声。飞行数据区排满了电脑,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和自动电传打字机,各种机器不断传来嗡嗡隆隆或者咔嗒咔嗒的声音。近处坐着几十个指挥空中交通的管制员,他们不停地通过各种频率的无线电低声交换信息,下达指令。机器声与管制员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处处噪声不断,但奇怪的是,这噪声会被带有吸音效果的墙面和天花板吸走,消失不见。

管制室工作区上方有一座横贯整个房间的观察桥,偶尔来访的人会被带到这个桥上,观察下面的工作情况。从这里向下看去,整个管制室就好像一个股票交易所。管制员很少抬头往观察桥上看,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早已学会无视那些工作时可能会让他们分心的事。由于只有个别人才有参观管制室的特权,所以管制员接触外来人员的机会很少。因此,这里的工作不仅压力大,而且像是进了清心寡欲的修道院——由于根本没有女员工,所以又加剧了这种感觉。

基斯在连着管制室的一个套间把外套脱掉,穿着简洁的白衬衫走进管制室,这身衣服就像是空中交管员的制服。没人知道管制员上班为什么都穿白衬衫,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多数人都这么穿。他路过其他人的工位,朝自己的位置走去,有几个同事跟他友好地道了声“早上好”,这也挺不寻常的。通常情况下,一进管制区大家就会感到有种压力袭来,往往只是礼节性地匆匆点个头或简单说声“嗨”,有时候,连这种招呼都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