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4页)

即便是确认了,认回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慢慢来。

——

到了入秋,陈小军的砖窑那边的生意也开始渐渐步入正轨,从最开始保守估计一个月接四万的砖的量,到第二个月,他大胆的将烧砖的量提到了五万,也就是接近饱和值六万的值,即便是这样,砖窑那边连轴转的加班加点,也赶不出来越来越多的订单。

砖窑那边的小工和烧砖师傅刚开始还担心这活计做不长久,毕竟上上下下都要请人,不像陈家自己盖房子的时候了,光在山上挖黄土的小工,每次给车上土的日子,一次都要请四五个。

既然陈小军这边生意好,当然也有长期做下去的必要,胡师傅这边总算是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再加上陈二哥那边只能等到下工时间来帮忙,一天最多拉两趟,凑的紧紧巴巴的,能赶上砖窑那边的需求。

不过即便是如此,陈小军这一个月做下来盈利也是非常可观的,他粗粗算了一下,砖窑跟碎石厂一个月的利润能够到两百以上。

这已经是最保守的操作了,因为第一个月刚开始烧,加上只有胡师傅和胡师傅的两个儿子是熟手,第一个月只烧了四万,到了第二个月增加到五万的产能再试试看。

陈小军这边过的不错,队里的人今年都过得好,过了秋收分粮食,队里的人脸上也渐渐挂起来了喜气,入冬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下地的活了,陈大江这个时候就要组织起来分粮食。

秋收以后的粮食是晚稻米,这晚稻好啊,口感软香糯,最是好吃,合着当下的精细粮食也没有前几年那么珍贵无比了,各家各户除了农忙时节能吃几顿精细粮食,平常舍得吃米饭的人家也越来越多。

放在往常只要能吃饱就好的要求,现在可不一样了,到了分粮食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在攀比,你分了多少斤,我分了多少斤,就连往年总是被村民嫌弃的知青们,脸上也都冒出来洋洋喜气。

无他,因为知青返城的政策已经下来了,每年都有不少知青返城的名额,当然这些名额都掌握在陈大江的手里,可以说生产队大队长的这个权力还是很大的。

就在知青返城风刮进大河村的时候,大河村有人不高兴了。

陈大江刚分完粮食,就看见孙家婶子拉长了一张脸气冲冲的从他身边擦过。

这个孙家婶子平时人也不错,跟陈老太很是能说到一起去,平常在村里人缘不错,陈大江寻思着自己是得罪她了?

他挠挠头:“我刚才给孙家婶子过秤的时候打少了?”

杨会计摇摇头:“可不能,过秤的时候村民自己都盯着看着的,出门咱们也不认账。”

陈大江指着孙家婶子离开的方向:“可我觉得孙家婶子好像很大的脾气,我又没有得罪她。”

杨会计:“兴许不是你得罪的她,是别人得罪的她呢。”

杨会计说的这话恰好到了点子上,这孙家婶子跟人斗气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她那个不争气的闺女翠娥,昨天她给翠娥相看了一个人家,对方家里也是几个兄弟,男方家里条件很不错,翠娥跟人见了一面,对方也看中了翠娥,但是翠娥死活就是不松口。

今天早上孙家婶子分完粮食就去找肖敏帮忙说叨说叨,劝一劝她闺女,毕竟肖敏现在是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是老师,翠娥不听旁人的话,但总归是会听肖敏的话的吧。

谁知道肖敏是找到了,死活找不见翠娥。

孙家婶子这不是急了嘛,看都没看见陈大江,直接擦着陈大江就跑了过去。

要说翠娥呢,今年也有十七岁了,先相看着人家,万一看中了,明年到了十八就可以直接嫁人了,再说这姑娘样貌好,整个大河村也难找到翠娥这样水灵水灵的姑娘,别说村里的汉子们了,就是那些城里来的男知青一个个的看着都眼馋的紧。